马季骤然离去,他那张曾带给千家万户无尽欢乐的面容永远留在人们心里。我和马季仅有过一次接触,那是在43年前春节期间我们一起在大庆。我亲眼目睹他在工人中如鱼得水般活跃,他到哪里,哪里就欢腾。我随手用速写把这些画了下来。今天看着这速写,仿佛又回到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岁月。
1964年初,文化部组团赴大庆油田进行春节慰问演出。从各单位选优秀艺术家组成话剧和歌舞曲艺两队。话剧队由青艺(现国家话剧院)组成,歌舞曲艺队由各院团的名演员——舞蹈赵青,北京琴书关学曾,相声马季、于世猷,山东快书黄枫,笛子演奏王铁锤等组成。
我和孟庆良同志属青艺的,被派到歌舞曲艺队工作。孟报幕,我司幕。这样,我们便随队到油田各处去巡回慰问演出。和马季工作、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近一个月。
那年冬天格外的冷,冰雪覆盖大地,一片白茫茫。严寒挡不住大庆人创业的步伐,正是石油大会战的紧要关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地工作着,在钻井队,油建、采油、炼油、供应、科研院到处都热腾腾,闪动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春节临近,供应部门早已备足了年货,各食堂正忙活着操办丰盛的年夜饭。我们也参加了包饺子,大家齐动手,包好露天速冻,冻饺子像石头般坚硬,倒进大缸里,准备年三十晚随时取出下锅。到处张灯结彩,人们喜气洋洋,充满着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
此时,我们精悍的歌舞曲艺小分队,穿梭于油田各部门之间,每天要演很多场,受到热烈欢迎。这里很少有正规的剧场舞台,我们演出不是在食堂就是在工棚。这倒和工人更贴近,还别有情趣。既无舞台,自然没大幕,我无幕可司,便改做其它。在打杂间隙还能腾出手来画速写。我的“大庆速写”就是这样诞生的。
平日我也爱听马季相声,只是从收音机里听。这回可不同,我和观众一起这么近距离看他表演,且观众的任何反应全能感受。我们的每个节目都很精彩,喝彩热烈。到马季表演相声时往往掀起高潮。记得有一回印象特别深,那是在采油某矿演出。在一间不大的工棚里,挤满了人,中间只留小块空地给演员表演。这时棚外冰天雪地北风呼啸,棚内却温暖如春。马季和于世猷说了一段相声《打电话》,逗得全场阵阵欢笑。突然人群中发出“砰”的一声,把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是一小伙子听相声入神儿忘了手里拿的坏灯泡,兴奋得使劲鼓掌,竟把灯泡拍爆了!大家担心他受伤,幸好手没破。场内又是一阵欢笑声。在这热情洋溢的氛围里,我感到身边这些可敬可爱的采油工人在会战中的疲劳此刻全然消除,这给我们极大欣慰。
马季是这里最受欢迎的人,人们常簇拥着他。然而他清楚,此次慰问演出,他虽给大庆人带来欢乐,更是他向大庆人学习的极好机会。他抓紧一切时间,在演出间隙一头扎进工人堆里,和他们拉家常。见此情景我想,他又在寻觅幽默语言、构思新的段子吧?从而悟到,他相声里充盈着爱的激情,丰富生动的语言词汇,是来自他勤奋好学、博采众长,更来自他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老百姓喜爱他的相声,我们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