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介绍的王府如今都已“放”下架子,成为市民休闲游乐的场所。恭王府花园作为景点已对外开放;醇亲王府北府已作为名人故居对外开放,南府则“化身”社区学校。
历史掌故——恭王府承担“半部清史”之重
烟波浩淼的什刹海畔,有目前北京保存最完整、结构最精巧、建筑最精美、占地最大、气派最足、人气儿最旺的一座王府—恭王府。
关于恭王府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这座王府原是明朝保安寺旧址;有人说当年曹雪芹曾栖身此地的马厩,《红楼梦》的荣国府和大观园就是以这儿为原形塑造的……而恭王府之所以被称为“半部清朝史”,和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主人关系密切。
王府原是和珅家
谈起这座宅子的历史,就不得不说起清乾隆年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和珅。这座宅子最初就是这位大学士的私邸。之后精美的院落几经易主,直至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才变成了恭亲王奕䜣。这位王爷可是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所以他的家自然也气派非凡。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被“蟠龙水”环抱着、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邸”。乾隆皇帝前脚咽气儿,嘉庆皇帝就钦定了22条死罪将和珅赐死了,多亏了他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才免掉了满门抄斩的祸事,但园子却不能再是私宅了。
爱宅子胜过爱江山
嘉庆皇帝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磷。说起永磷,他可谓是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
据传闻,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定,将来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灭”了和珅,可十七皇子永磷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了!”
丰绅殷德死了之后,固伦和孝公主和永磷又相安无事的住了十来年,后来都相继去世,这偌大的宅子也冷清起来,好多年人丁冷落。
最后一任主人是“鬼子六”
到了咸丰年间,皇帝把这座大院子赐给了他的弟弟恭亲王奕䜣。这位亲王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辛酉政变”时,就是这位“鬼子六”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
1921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府邸的部分“龙票”,以八万银元的价格抵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十几年后,利上加利,原先八万银元的抵押款,滚到了近二十万,穷途末路的溥伟早已无力偿还这笔巨款债务了。
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办的辅仁大学,以教会之间的关系,用一百零八根金条代偿了这笔贷款,产权遂归这所大学。
1937年,辅仁大学因扩充女生宿舍,收回房产,将府邸部分作为女院,并把后罩楼通向萃锦园的通道砌死,这样,府邸与花园就开始分开了,同年,原先居住在邸园中的溥伟二弟溥儒,又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将花园卖给了辅仁大学。
府邸花园28年终“团圆”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学院拆府前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建筑;1959年,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座一字形的画楼。“文革”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它建筑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如今恭王府经过28年的腾退,已经将花园和府邸合为一体,修缮也正在进行中,2008年这里将作为全国唯一一处王府博物馆对外开放。
届时,这里将成为公众了解清代王府和王府文化的一个瑰丽窗口。什刹海畔的百年明珠,将拂去百年尘埃,一展温润风范—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庄重肃穆的府邸建筑,明廊通脊,气宇轩昂;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的萃锦园将再现往日辉煌。
精彩看点
——三绝一宝
第一绝——西洋门如果要进入恭王府花园参观,必然要先经过这道汉白玉石拱门,又称西洋门。这道门并不是和珅建园子时候留下的,而是恭亲王改造时建造的。
传说,恭亲王是希望可以凭借“引入西方文化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统治”的含义。但清朝的灭亡不可避免,这道据说是仿照圆明园“大法海”建造的拱门反倒成了昔日皇族终结的“见证门”了。
这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处于花园的中轴线上,是花园的正门。门额上外刻有“静含太古”四个字,内刻“秀挹(音意)恒春”四字,意为享太古之幽静,拥满园之春色,体现了深邃浑厚沉雄苍古的意境,蕴涵着道家的思想理念,也可说是对整个萃锦园艺术风格的概括。
据说,这种门当时在北京只有3个,如今却只有此门流传下来。因此成为恭王府的一处“绝妙之笔”。
第二绝——大戏楼
大戏楼位于邀月台东部,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可以容纳200余人,虽没任何音响设备,却能从各个角度上听清台上的声音。据说,这个戏楼采用的是一种聚音的木料建造而成,再加上独特的内部结构,使得声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这座戏楼呈三券勾连搭全封闭结构,南面是高约1米的戏台,用紫硬木雕花隔屏分为前台和后台,上面悬挂着“赏心乐事”的匾额。戏楼天花板和四面墙上画满藤萝和紫花,全部构造看不出一颗钉子,且四壁彩绘均为手工绘制,气势古朴清新,使观者有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
据说,当年除了外请戏班子来演出外,王府主人与仆人经常在这里同台演戏,自唱自娱。王府中的红白喜事也在这里举办,热闹非凡。
第三绝——福字碑这块碑被和珅藏着掖着,却又敬如神明。这块藏于山洞中的福字碑本是紫禁城的镇城之宝,上面的字是康熙墨宝,是其为庆贺奶奶孝庄皇太后所题,上面印有玉玺。另外,福字也极为独特,字中多福多寿。而孝庄也因此碑的灵气而成为清朝最长寿的一个皇后。
老谋深算的和珅不知用何手段将其从紫禁城中偷了出来。但是这么个宝贝却不能摆在明面上,于是和珅将其藏于邀月台下的滴翠岩中,而且放置石碑的地方恰为整座宅院的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和珅的用心良苦。
藏于自家的山洞中,作为镇宅之宝。也是因为此物的尺寸很有讲究,放得进拿不出。就连安放这座福字碑的假山也有讲究,据传闻这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假山下有一幽静的洞天,称秘云洞。高1米多,长近8米的福字碑就安放在洞正中。
这块碑不仅因为康熙留存人世的题字极少,倍显珍贵;而且因其巧费心机的字形令人惊叹,仔细揣摩福字间,可以读出“多子、多才、多寿、多田”,而田字却并不封口,意味着封土无疆,财无止境。因此这处“一绝”常聚集不少游客,仔细研读,希望沾点福气。
一宝——满园“福”字
整座恭王府宝气不散,据说是因为府内各处藏着多达1万多个“福”字,可谓处处被“福”笼罩。
传闻,和珅在设计这座园子的时候,共设计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藏于其间,取谐音“福”。除了前面的蝠池,后面的蝠厅和中间以邀月台为身子的整体蝠形建筑造型外,其他蝙蝠都藏身于长廊雕版之中,唯有这第一万个“福”不是蝙蝠,而是作为一绝的“福字碑”。
历史掌故——两度“潜”龙的醇亲王府
如今的醇亲王府有两座,一座位于后海北沿,称为北府,一座在太平湖,称为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为王府花园,1949年进行整治后,是宋庆龄在京的住所,现为宋庆龄故居。南府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除了中路大殿仍被中央音乐学院占用外,已经成为社区学校。
醇亲王府为什么有两座,为什么又被称为潜龙邸?
首先要解释一下潜龙邸的含义,其实这指的是皇上在登基前住过的地方。醇亲王府曾出过两任皇上,两度潜龙。这第一条龙是因为醇亲王的次子,即光绪帝出生在此。也正是因为皇帝曾在此居住,因此醇亲王一家不得不搬家,到了如今的北府。据传闻,北府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1906年正月,溥仪降生在此。两年多后,光绪帝因病身亡,但他一生并无子嗣。在病已垂危的老佛爷——慈禧的主张下,尚不足三岁的溥仪登基继位,号称宣统。至此,醇亲王府出了第二条龙。这座王府也成为清朝最后两代皇帝的出生地。光绪与溥仪虽为叔侄,但是他们分别为道光皇帝的孙子与重孙子,都属皇家血脉。
精彩看点
——字谜处处有
岁岁平安石的岁写错了?在醇亲王府花园西边的假山下有块一人多高的太湖石,石头上用繁体字书写着岁岁平安四个大字,每个都有海碗大。相传这字是成亲王永提的,寓意对家人的吉祥祝福。但不少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岁”字写错了。
按照繁体字写法,岁字的左下角应该是个少字,这里却写成了小字。是故意的,还是笔误?
原来这是一种蓄意的安排。如果按照汉字解释,岁字意味着过一年少一年,这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吉利,为此作者将少改成了小,寓意过一年小一年,也就是老话讲的越活越年轻。
这亭子叫什么?
醇亲王府的花园里,有一座别致造型的凉亭。其形状犹如一把打开的扇子。但是大部分游客经过这里,却很难读对匾额上题写的名字。
这座亭子叫做“蓘(音厦)亭”,难倒大家的就是这个“蓘”字,这个字读“sha”原来是扬州方言中“扇”的读音,后来因南北方文化交流而传到北方,成为扇子的别名。“蓘亭”实际上就是“扇亭”的意思。
另外,由于当初题字人在书写这个“蓘”字时,将其中的一竖分成了两段,更是给游客读字添了不少曲折。
恭王府开放时间:每天8点30分到16点30分门票:20元(另有一种含讲解及观看表演的门票售价为60元)停车:门前车场约可同时停放70至80辆
坐公交车:乘118、701、111、107、850、13路等车在北海北门下车,步行到恭王府需5至8分钟
图一:恭王府
图二:恭王府 本版摄影方非RJ195
图三:恭王府--西洋门
图四:醇亲王府南府
图五:醇亲王府北府
图六宋庆龄故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