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1张帖子在北京亦庄格林小镇社区论坛上贴出,网上一片响应,有人策划,有人指挥,有人备料,有人管场地,有人管技术指导及孩子安全保障。
几天后,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出锅的饺子送给了小区的保安叔叔和邻居。
一个新小区,怎样才能形成一种居民自豪、政府满意、外人受益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文化?格林小镇人,在用他们红红火火的公益活动回答这个问题。
从“王二小义卖”到“拯救雨人行动”
心中有了别人的疾苦才意味着人的成熟,社区也一样。
人口不过几千人,历史不过三四年,格林小镇已自发出现了十多个社区组织和常年不断的公益活动。“王二小义卖”是第一个。
2004年,虎子闹着要去看王二小,虎子爸想起上小学时唱过《歌唱二小放牛郎》。上网一查,60多年前,13岁的放牛娃王二小,牺牲在离北京280多公里的河北涞源县狼牙口。虎子爸在小镇社区论坛上发帖,几天后,一群在网上相识的邻居,拖儿带女驾车直奔涞源。
了却了孩子的心愿,大人却添了心病——那儿太穷了,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网上轰轰烈烈开了锅:义卖!
2004年7月18日,小镇会所里,呼啦啦涌进300多位小区居民。竞价热火朝天,原计划筹款2000元,义卖款却近3万元。业主们成立了善款管理委员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用这笔钱买下了小学用的所有教具,塞满了一辆车,送到了王二小家乡的完小。
从利己开始的活动,结出利人的果子,小镇人从此确信,利他主义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拯救雨人行动”,体现出这个年轻小镇大家庭般的内聚力。
2006年3月27日,小镇社区论坛上出现了一篇题为“与儿子一起面对孤独”的帖子。作者“香椿树”(网名)一天在图书馆里借书,无意中看了一本书叫《我的儿子是雨人》。猛然间意识到:自己的儿子也是那种可怜的雨人。
她在网上呼吁:如果,有一天,您在院子里看到了这个可爱的孩子,希望您能让您的孩子跟他玩玩,对他笑笑,叫叫他的名字:小乐乐。尽管他可能会不理睬您、躲避您的目光,或者紧张地把您推开。我期待着有一天,他漂移的目光会落在一张张微笑的脸上。
短短3天内,该帖的点击量已达2000余次,回帖数百条。
——可以给孩子听古典音乐,因为我相信人类对音乐的感受超过语言的渗透!我有很多唱片可以借给你,放给乐乐听。
——我爱人有几年的治疗孤独症训练经验,也认识一些这方面的人, 希望能够有点帮助。
后来,小镇的童子军排出了班,轮流陪着这个孩子玩。在爱心接力的帮助下,这个孩子后来露出笑脸、症状减轻。
爱心应当这样传递
从“神圣之旅”,到一个疯女人的归家,是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2006年4月,格林小镇的“曼德拉”与“千金”,踏上挑战世界最高海拔道路——新藏公路的“神圣之旅”。行至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村,到村里拍摄民风。几个老人的眼睛让他们震惊了,原来当地白内障病人很多,由于贫穷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多人失明。
两人想到格林小镇的邻居叶子隆——著名的年轻眼科专家。叶大夫正在外地出差,听到情况不假思索说:“我马上派医生去现场检查,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治疗,我亲自做手术。”
当天下午,医生和护士到达目的地。在北京,得知此事的邻居已发起了一次募捐行动,一天时间捐款已过万元,用于患者的路费。
第一批青海失明老乡到了,大夫们在叶大夫医院所在的保定连夜为他们做了手术。晚上近11点,传来喜讯,手术全部成功!
“五一节”后某日, 一位中年女子领着一个小孩找到叶大夫:你们能捐助青海的穷人, 能帮忙把这个穷孩子的眼疾看看吗?
孩子父母是从外地来的,因为贫困又生了患有严重眼疾的孩子,在当地受歧视,背井离乡拾荒要饭。叶大夫决定免费给孩子手术。
“摸摸我的鼻子?摸摸我的耳朵?”拆线后,小孩的手顺着叶大夫的声音准确地摸着叶大夫的鼻子和耳朵。在场的人都感动了,孩子的父母要给叶大夫跪下。
叶大夫说:“你们不用感谢我,如果要报答,就在你们或你们的孩子自身强大后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不久,小孩的父母正在大街上拾荒,遇见一个乞丐模样的女性,是个有严重精神病的女子,头发结成了块。这对夫妻记住了叶大夫的话,给女子买了面包和矿泉水。晚上把她带回了家,照料她的生活。
第二天,拾荒夫妻开始寻找女子的家人。几天后,当地拾荒的、要饭的都知道了这件事,行动起来帮助寻找女子的家人。家人终于找到了,他们从一群拾荒者手中接过了自己的亲人。
故事传回格林小镇,全镇的人为此激动、感奋。
栽种公益 结出快乐
从2004年到现在,以快乐为目的的公益活动从偶发到自觉,越搞越正规,帮助了小镇内外,也把格林小镇人的心连在一起,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社区的归宿和人生的价值。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对格林小镇社区文化的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业主们认为,共同的文化取向和相近的气质使他们走到一起来。其中的活跃分子,大都在四十岁左右,他们是一群有着公德之心、善良之心的人,不仅关心自家的房子、门前的风景,还关心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公众的利益、邻居的生活,把小镇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投入相当多的热情、理性和精力。
网络时代的便利条件让格林小镇的居民在没有见面时就已成为朋友。开发商在小镇建设初期就建设了网络社区,小镇论坛元老至今互称网名。入住前的2002年,他们在论坛上相聚相知,共同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入住后小镇顺势形成多样的社区组织:话剧社、摄影组、植树队,老年业主合唱团、出版沙龙、献血集体等。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