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2日电 近年来,坊间一众报章杂志都喜欢以艺人私隐作题材,这无疑是为了迎合公众对于八卦文化的喜爱而衍生出的题材,因此这类“非表面”新闻已逐渐占据娱乐杂志的九成版面,无聊如艺人街头吃饭、银行门口提款、超市买日常用品,甚至没有化妆真面目等等,普通人亦经常做的最普通不过的事,在娱乐“作家”笔下竟变成“举世无双”的盛事一桩。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刊出的文章指出,翻看最近的报道,艺人工作过后没来得及卸妆就在银行门口提款,被写(作)成“思觉失调化妆提款博出位”,另一艺人没有化妆晚上在家楼下提款则变成“抑郁症发作孤独上街提款”,由此可见,只是是艺人,无论他或她做什么,都会成为被胡乱炒作的题材。
自“狗仔队”新闻出现后,不时都会有一些踢爆艺人私隐的报道。久而久之,艺人的生活形态出现改变,他们在日常生活方面愈来愈小心,因此要拍摄到有趣的题材可谓是愈来愈困难。也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记者在编辑巨大的压力下,唯有把一些普通不过的平常事炒作一番。
说句公道话,有什么读者就有什么媒体:难得的是,许多读者其实也不介意阅读这些艺人日常生活的“沉闷琐事”。也许会有一些读者觉得看了这明星吃饭、逛街、购物、提款等消息,对他们的生活有参考作用,又或者某一些读者认为看这些新闻有助“拉近他们跟明星的距离”。
不过,毫无道理地攻击艺人,其实不是没有反效果的。想深一层,若果真的是某个偶像的粉丝(追随者),到底会否喜欢看偶像的负面消息?丝而言,当然是因为偶像有某方面吸引(诸如唱歌演技等等),才会心甘情愿追随,偶像并不等如圣人,偶像在镜头下亦会做如常人不过的事。
自“狗仔队”出现后,偶像跟观众的距离已经大大缩减了许多。不过,无论怎样近,娱乐圈跟观众之间,其实还是需要一点点距离的:有朝一日,我们看尽了明星没有化妆的真面目,看尽了他们的丑怪食相,甚至看尽了他们如厕后,我们对一众偶像和娱乐事业还能有甚么想象空间?(李颖珊)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