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2月22日电(记者魏运亨)35岁的青年农民李春军在一些人眼里有些“傻”:每年外出打工半年,加上家里种的4亩地,收入不过1万元钱,却每年要自掏腰包5000元办起“乡村歌会”,而且一办就是12年。
今年的“第12届乡村歌会”照例将在农历正月初八(2月25日)举行,李春军这几天正忙着定节目、租借音响、布置舞台。谈起赔钱办歌会,李春军笑着说:“攒钱干什么?我就是图十里八村人的共同快乐。”
李春军家住辽宁省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这一带十年九旱,经济并不富裕,农民文化生活也相当单调。
“我这个人打小就好吹拉弹唱,十几年前结婚时没买彩电,但买了一台卡拉OK录音机,平时和朋友一起唱歌。”李春军跟记者唠起“乡村歌会”的创办史,话语中有一些骄傲,“唱来唱去,大家感到搞一场比赛才有意思。这就有了1996年农历正月初八的第一届乡村歌会。”
李春军回忆说,第一年歌会是在自己家菜地里办的,来唱歌的就是本村的30多个青年农民,观众不足千人。而去年的第11届歌会,来表演的已有沈阳、阜新、朝阳等城市和本乡的50多位歌手,来自周边农村的观众多达4000余人,欢乐足足持续了3个多小时。
朝阳县文化局局长孙宝良说,像李春军这样喜欢自娱自乐的农民,在农村不是个别的。27岁的谢杖子村农民陈贵波和伙伴们搞的“农民春节晚会”已经办了3年,每年腊月廿三演出时,全村男女老少笑声一片。
朝阳县北四家子乡文化站站长王运峰说:“劳累了一年的东北农民,一般都借春节过年时放松一下。你若是农历正月十二(3月1日)过来,就能看到我们乡的闹秧歌,每村一支秧歌队,16个队上千人从早上跳到傍晚。”
北四家子乡“闹秧歌”已经25年不辍。但比起哈拉贵村的农民剧团,明显是“小字辈”,因为这个农民剧团与共和国同龄。74岁的范景龙说,这是纯粹的自娱自乐草台班子,没人投资,也没上级管理。
“别看就几件乐器,演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全本的评剧排演过170多部,当地农民可爱看了。”范景龙老人说。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认为,中国农民自娱自乐的天性缘于传统民间文化的积淀,缘于他们对生活的“知足常乐”。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