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烁
2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对联邦政府进行重大改组。最引人瞩目的是,普京将原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提升为第一副总理,使得全球媒体都在猜测伊万诺夫会不会是普京的接班人。
但是,如果把普京10日在德国慕尼黑的讲话联系起来,那么伊万诺夫的提升就不仅仅是普京接班人的问题,而是标志着俄国的再出发。“再出发”有两层含义,从外交上讲,俄国将走出后苏联时代被动防守的局面,在反对美国建立“一个主人、一个主权的世界”、促进多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中发挥更主动、更强硬的角色;从国内形势看,俄国将围绕2008年总统选举,走出从叶利钦到普京的“总统专制”政治形态,探索正常的俄式民主宪政体制,摆脱苏联法随人变的阴影。普京多次宣称,他会遵守新宪法,不会超越两届任期规定。
普京高度评价伊万诺夫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俄罗斯军工产业在其领导下出现了积极发展势头,武器出口不断增加。不难看出,提升强硬的、有克格勃背景的伊万诺夫,既向西方表明俄罗斯今后不会屈从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压力,也表明俄国内政需要与普京一样雷厉风行的人去继往开来。
俄罗斯教父普京著名的“慕尼黑演说”,是俄国对美国独霸世界的挑战书。他不仅警告美国“不受节制滥用武力”,还批评美国“无视国际法”,“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上随意逾越他国边界”,“加剧大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致别的国家不得不加强国防力量。
这也是俄国向世界舞台“再出发”的宣言。奔涌的石油和蒸腾的天然气,国内稳固的政治统治,海外企业对俄罗斯的降伏,使得普京抛出后苏联时代最为大胆的重返国际舞台的计划。
最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他的讲话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一句话,“我经常听到我们的伙伴,包括欧洲伙伴们,希望俄罗斯能够在国际事务上扮演日渐积极的角色,但很难刺激我们如此做”。
而实际上有点口是心非,俄国始终在荒暴岁月中努力扮演大国角色,虽力不从心,却也善出奇招让西方国家抽筋。科索沃战争结束前,俄军空降伞兵第一个到达科首府;伊拉克战争前,俄、德、法居然成联盟抵制美英,终令伊战在道义和军事上让美国陷入“人人喊打”的局面;去年元旦,俄国拉下天然气管道闸门,让那些亲美的昔日伙伴和欧洲大陆国家立即感到寒意。“没有苏联观点的加入和苏联利益的考虑,全球性冲突很难得以平息”,这句前苏联外交官的名言,始终被俄国政治家们记着。普京把苏联体制斥责为20世纪最大的政治灾难,但对超级强权的怀恋之情是掩藏不住的,他常说在过去时代“全球安全”因为两大战略强权的相互钳制而得以保障。
不难理解,他正在加强俄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主动性。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伊朗在核问题上合作,向叙利亚和委内瑞拉提供武器,对苏丹进行外交援助,对潜在的可能成为反霸权联盟的国家进行友好外交出击。
但这并不意味着冷战会卷土重来,普京不期望美国、欧盟成为俄国的敌人,但分明显示出俄美关系正从伙伴走向竞争对手。
从国内看,尽管俄国人不愿回到苏联的政治高压和经济贫困,但对昔日有秩序的政治状况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充满怀想,对美式民主在上世纪90年代“扫荡”俄国带来的种种后果深怀警觉。世界剧增的能源需求,虽然让俄国人暂时忘记政治体制上的许多毛病如腐败和寡头控制,但俄国的确没有明确的兴国目标、谁是普京的继任者成为最大政治。
这种状况让很多有识之士包括普京焦虑,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要逾越宪法连任总统的普京,遴选和自己一样鹰派的伊万诺夫掌控经济大权,期望他能像当国防部长时振兴军力一样振兴经济,推动俄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普京看来,俄罗斯能够加入WTO,俄国的经济现代化就有保障,俄国的未来就不会完全依赖于能源。
如果6个月以后伊万诺夫能成为俄总理,那么他可能就是普京的继承人。
作者系中国资深媒体人
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