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妈妈就是你的眼睛”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下岗女工,用6年时间,为失明的儿子读了1000多册中外名著;培养儿子考上大学、成为作家;扶持儿子创业,开办盲人按摩室……这位母亲就是住在秦淮区来凤新村的周云玲。
“当时,我想到了带着他去死”
那段日子,不堪回首。本来周云玲一家很幸福,夫妻俩在国企上班,儿子肖毅活泼可爱。可1993年6月的一天,儿子突然头痛,医院诊断是青光眼和视神经萎缩,将会失明。“我不相信这个事实,辗转了几家医院,经过多名专家诊治,最终宣告永久性失明,任何手术都没有用。”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周云玲的眼圈红了。那时肖毅还小,躺在病床上不停地问:“妈妈,我怎么看不见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周云玲绝望了,崩溃了,肖毅这么小,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我想到了带着他一起去死,一起去跳秦淮河。”后来,幸好被老公及时发现阻拦。出院后,肖毅的脾气变得很坏,常常哭闹,特别是每天一听到邻居小孩放学回家,他就开始哭着要上学,摔玩具。整个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之中,肖毅的外婆和奶奶都承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一年之内,相继去世。
6年,她为儿子读了1000多册中外名著
过了几个月,周云玲和老公商量决定把肖毅送到盲校去读书,如果不学点知识,将来肯定是没法生存。儿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开学后的第一天晚上,周云玲看到儿子的腿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心疼得要命,“那半个月,我天天徘徊在学校门口,观察他在学校的情况”。肖毅的脾气依然时好时坏,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周云玲开始找很多书来读给肖毅听。肖毅迷上了听妈妈读故事,从《海的女儿》到《自私的巨人》,再到《红与黑》、《老人与海》等世界名著。“厚厚的一本书,我三四个晚上就读完了,有时我真的读得都快哭了。”周云玲说,可看到儿子听得那么专注,她又有力量了。那段时间,周云玲几乎每周都要去图书馆两三次,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后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被她感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肖毅对书的兴趣越来越大,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渐渐地,只有初中水平的周云玲难以应付。为了读通这些中外名著,每天她要先预习,不懂的到处向老师请教,到图书馆去查抄资料。6年下来,她为儿子读了1000多册中外名著。1998年,肖毅在学校里开始学电脑,当时,周云玲夫妇已双双下岗,但她毫不犹豫用家中所有积蓄买了一台电脑,并安装了盲人计算机系统。肖毅学会使用电脑后,开始写作,并逐渐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作品。
“假如给我3分钟光明,我想看看妈妈”
肖毅踏上文学之路后,著名作家毕淑敏、黄蓓佳、冯亦同、余光中等为肖毅的诗集出版作序、写诗评、题字,鼓励肖毅创作。作家黄蓓佳在为肖毅诗集写的序言中充满期待和鼓励:“他是个少年诗人,属于他的日子那么漫长,亲情、友情和爱情,无数的人间奇境等待他体验,他的生命会因为文学而精彩,文学也会因为他的走进而开颜。”作家余光中也为肖毅题词:“实境何如意境,心明远胜目明”,并称赞周云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肖毅的作品《朋友》在2002年世界汉特大赛上获一等奖;作品《是》被当代作家诗人代表陈列馆永久性收藏;近20首作品被选入《中华诗词家辞典》;个人小传被编入《中国专家》,并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会员。2000年,周云玲在给肖毅读书时,了解到妇联组织开展的“春蕾行动”。母子俩决定省出生活费,资助溧水的一位困难女童完成学业,至今已有6年。2005年,肖毅还光荣地当选为南京好市民。现在肖毅已是一个23岁、高大帅气的小伙子,今年6月他将从南京医科大学推拿专业毕业。在周云玲的帮助下,还开了一家盲人保健按摩室。本月16日,肖毅与一位美丽的湖南姑娘喜结良缘。在肖毅诗集《我听到花开的声音》的首发式上,有人问肖毅:“假如给你3分钟的光明,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肖毅的回答是:“我想看看妈妈。”他还在一首名为《感谢》的诗中写道:“记得妈妈常说:我是你的眼睛,你是我的生命。的的确确,没有无私的母爱,就不会有深深的诗情。”在与残酷命运的不屈抗争中,母子的生命早已融为一体。在肖毅的脑海里,妈妈依然是13年前的样子,可如今,肖毅成功了,妈妈已经老了。 通讯员 施芙萱 南京日报记者 许琴 原载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