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来论
因男多女少的性别比差异,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男性将面临严峻婚姻困难,日前新华社发布的这样一则消息视角不新鲜,“中国将出现3000万光棍”之类的说法早已更直观地提出了类似的警示。
不过,对男性择偶难问题应该借助阶级视角做更准确的细察:由于城乡差异、贫富差距和传统婚姻模式的共同作用,男多女少并不会导致普遍的男性择偶难,而是通过社会学家所称的“婚姻挤压”,主要造成低阶层男性的婚姻困难,尤其是一大批处在最低层的农村贫困男性会在以收入和社会地位为主要标准的婚姻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让他们的阶级境遇更加雪上加霜。
然而,恰恰是在农村地区,也更盛行胎儿性别选择,重男轻女的父母们所种下的苦果,却由他们的宝贝儿子品尝,这再次证明了一个常识:男人也是男权的受害者。那么,女人遭遇又会如何呢?
既然男多女少,显然女人就更“金贵”了,这是将出生性别比联系到婚配状况时最表面的现象。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由人为性别选择导致的人口性别比加大,是性别歧视普遍存在的反映,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大量女胎被剥夺生命权之外,已出生的女孩也会继续受到歧视的伤害,成年后仍要低男人一等。在男权视角下,女性作为婚姻资源紧缺时,对她们的控制和迫害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妇女贩运、强迫婚姻、性暴力和家庭暴力也不但不会减少,只会更加严重,这也是印度等其他国家的现实证明了的。微观来说,我们也不能指望那些在性别选择后出生、在男尊女卑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男人,能够自发地懂得平等善待自己的妻子。
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亦然,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上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女性,正面临比上一代更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用人单位一点都不打算因为女人少了而就向她们敞开大门。总之,在性别不平等的观念和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是多还是少,女人都别想“金贵”得起来,性别比例差异反而还将进一步助长性别不平等的危害。
然而,性别比例差异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影响,却一直是我们的舆论所忽视的,当“3000万光棍”被当做重大社会问题所谈论时,仿佛女性的首要价值是做男人们的“老婆”,这种将社会问题窄化为“男人的不幸”而忽视女性主体权益的倾向非常值得警惕。
为了遏制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势头,国家计生委连续几年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将消除性别歧视、倡导男女平等作为行动的出发点。而对于已经产生的人口性别比差异,如何减少其危害?我想平等观念的倡扬、反歧视法治制度的建设,和对“郎财女貌”式传统婚姻观念的改造应该是重点。
吕频(女权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