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特地到南京市旅游局打听该市春节旅游情况,许宏局长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指着夫子庙熙熙攘攘的游人说了一个字:火!
春节这几天,夫子庙共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灯会水上游览线、大成殿、白鹭洲公园、中华门城堡等灯展景区,门票收入比去年同期猛增了40%。
南京今年春节旅游的出行人数和综合收入仍在盘点之中,但旅游部门预计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可同比增长约30%,接近了往年“五一”“十一”的旅游黄金周。
不南不北的南京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许宏局长告诉记者,200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46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1%;接待国内旅游者3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接待海外旅游者100.9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旅游创汇6.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从各地公布的旅游数据看,刚刚过去的一年,南京的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次等旅游指标稳稳地坐进了全国旅游城市前五名。
南京曾被旅游界人士戏称为“不用过夜”的旅游城市:上午看看中山陵,下午看看总统府、玄武湖,晚上再逛逛夫子庙,游客登上晚班火车就可以返程了。现在,南京是如何留住游客脚步的呢?在夫子庙广场,几位外地游客一边品尝秦淮小吃,一边对记者说:“南京的城市越来越漂亮了,又有文化底蕴,本身就是一个大景点。”“南京的城墙有一种沧桑之美,秦淮河也比以前干净多了。”“江边新建了阅江楼、静海寺、绿博园等景点,南京有了滨江城市的特色,值得游玩的地方也多了。”
南京的旅游业正在进入收获期。南京市领导多次指示有关部门要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点来规划、建设、营销。而在这两年南京对外招商的过亿元大项目中,与旅游相关的项目占了近1/3。
记者在春节采访中发现,提升南京的城市形象、改变游人对南京印象的是三大巨型景观的建设:一是桨声灯影重回秦淮河,二是世界最大的城墙再现伟岸雄姿,三是中山陵风景区整治一新。
秦淮河是古都南京的“母亲河”,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之成为南京的一种人文象征。然而长久以来,这条见证了六朝烟雨的著名河流,却慢慢变成了一条“臭水沟”。经过两年多的整治,十里秦淮已初现靓丽姿容。
其实,当时令人忧心的又何止是秦淮河。2470年的建城史为南京留下了1200多处文化遗迹,其中2/3集中在老城,但是,2000万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包围了文化遗迹。上千亿元的老城改造,让这些“宝贝”重见天日。周处读书台、沈万三故居等重新走进了游人的视野。
在进行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中山陵风景区和明城墙风光带等老牌文化历史景区的环境整治也同步大规模地展开。3年,近17亿元的投资,在修复明城墙的同时,建成中华门、台城、神策门等5处一级景区,东水关、汉西门等7处二级景区。按照相关部门的统计,现存的城墙超过2/3的部分都已经过抢救性维修。(本报记者吴剑飞本报通讯员 陈思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