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年前赶回了家。
吃着久别的妈妈做的饭,真香!看到爸爸慈祥的笑脸,真暖!
辛苦了一年的本报记者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年年回家,岁岁不同。家乡的巨大变化令人感慨万千。忙里偷闲,我们的记者把他们的感慨发回了报社。
--编者
新疆篇
跟着电视播种幸福
春节前夕,新疆和田县色格孜库勒乡200户农民欢欢喜喜地领到了崭新的电视机。新年来临之际又为和田地区贫困的农牧民捐赠了3000台电视机。
65岁农民吐尔逊看着眼前这台崭新的电视机高兴得合不拢嘴。去年他家种了5亩葡萄、5亩小麦和棉花,喂养了12只羊,家庭年收入达6500元。他说,党的富民政策让我走上了致富路。今天,中央又为我们送来了电视机。今后,我可以通过电视知道致富信息,学到农业科技知识了。
新的一年里,吐尔逊打算把家里的4亩葡萄全部改良成新品种,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产量,由去年的800斤提高到1000斤,棉花争取1亩地收入1500元至2000元。
色格孜库勒乡是一个以种植葡萄为主的乡,近几年,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尝到甜头的农民学科技的热情十分高涨。买吐送·托呼提去年一年通过种植葡萄及其他农作物收入近7000元。他说,感谢中央对我们的关怀,新的一年,我渴望通过电视多学习林果栽培管理知识,争取葡萄有更好的收成,让自己的生活尽快富起来。
本报援疆记者光炜
宁夏篇
让我家的彩铃火爆全国
看过了《开心麻花2006逗地主》,听过了翠鸟等N多条脍炙人口的手机彩铃经典作品,记者回宁夏老家的第一天,就被各色各样颇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彩铃给震了一下。
你找谁呢是,哎呀,你找我们村长呢噢,我们村长在搓麻将呢……三十晚上,我给银川的几个同学打手机拜年,电话里冒出的都是用银川方言演绎的搞笑彩铃。一了解,这些彩铃在当地手机和小灵通彩铃下载中,定制量排名前列,其中方言版村长搓麻将篇竟比周杰伦的《千里之外》还要多出5000条定制量。
记者长期生活在北京,乍一回家,听着家乡话的手机彩铃,感觉真是无比亲切。当地的彩铃创作者希望银川方言版彩铃能像火爆的东北方言版彩铃一样传遍全国,例如结合HIP-HOP说唱音乐,演绎出土洋结合的新彩铃。
这种本土方言的铃声听上去有原生态的感觉,很酷的呀。我的很有文化的表哥说。
本报记者丁文亚J145
河北篇
大嫂二嫂是基民
大年初一中午,我跟着老公、带着孩子,一路高速回奔河北沧州市南皮县的婆家过年。
这两年眼瞅着家里和小县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房子换了大的,装修得一点不比京城里差;楼下停的私家车越来越多,却不必为停车位发愁;的士也有不少,花个两三块就能绕着县城随便跑。
今年回家过年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基金和股票。我的两个嫂子都是基民。大嫂去年投入了七八万元买了几只基金,每只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她还特意订了一份财经类的报纸,一边学习一边实战。虽然年前股市的波动曾让她心里跟着忽悠了一阵,但一想到专家关于基金应该长期持有的建议,信心便又回来了,所以今年她准备再拿出10万元买基金,盼望今年的基金再火一把。
大嫂今年还准备用基金收益为家里添置一辆车,并为女儿报名考驾照,有了车,去哪都方便!
基金理财在小县城、农村开始火起来了。本报记者栗晨X031
西藏篇
到北京去看金山
今年春节大年初一恰巧也是藏历年正月初一,两个新年同时到来,给雪域高原带来了更多的喜庆。
在海拔4500多米的拉萨当雄县,记者来到了牧民扎西装饰一新的家里。扎西告诉记者,去年青铁通车后西藏旅游升温,他客串了一把旅游从业者,做起了民族家庭游,让好奇的游客感受地道的藏家生活,既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说到对来年的期盼,扎西告诉记者说: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坐着火车去北京。我们是听着才旦卓玛的歌长大的,一直想去看看北京的金山,去瞻仰毛主席。但以前交通不便,经济条件也不许可,现在好了,经济发展了,火车也通了,我们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了。
本报援藏记者肖名焰
江西篇
老房子已成背影
和暖冬的北京不一样,在京城难得一见的小雨在英雄城南昌却是隔三差五就来一回。
年年回家过年,感觉这些年南昌的房价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就连郊区老实巴交的农民们也开始进军房地产业--纷纷将家里的旧房拆建成新房。将来肯定升值。打算盖新房的二哥说。眼前的这所老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它承载了我上大学前所有的生活记忆。
现在的房子都要建成和城里一样,带洗手间的。极力要建新房的二哥说。这些年,南昌的经济发展迅速,富起来的农民们土地越来越少,但他们依然在有限的土地上纷纷建起了新房。本报记者王军华J112
山东篇
一开春老妈就要去学车了
离开山东龙口老家7年了,甫一下车就感觉好亲切。初一一大早,记者在城里寻找学生时代的记忆,碰见了第一次从北京开车回家过年的王先生。对于多年没回家过年的俺和王先生来说,家里的变化特别大:大商场、洋快餐、品牌名店林立在繁华的商业街上,城里的旧马路拓宽了,新路多得数不清,2003年底通车的这条威乌高速路更是通到了家门口,开车只需要5分钟。
王先生这次开回来的车可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买来孝敬父母的。父母辛苦一辈子了,该是我孝敬他们的时候了。王先生说,这几天在家都是老爸开车,老妈心里可嫉妒了,我和老爸都商量好了,天一暖和就让她去学车。今天一大早告诉了她,老妈乐坏了。
本报记者于海波J003
山西篇
开着新车倍儿有面儿
正月初三,记者回到山西运城的一个小乡村--我惦记了两年的家乡。刚进村口,邻居小张开着辆面包车迎面驶来,他要去给岳父母拜年。
小张乐呵呵地告诉久别的我,去年搞运输赚了不少钱,在年底就把摩托车卖了,买了这辆面包车。今天开着新车去岳父家,小张觉得倍儿有面儿。我问小张:对新的一年有何希望?小张想了想,笑笑说,听说市里在今年3月份要把年产量10万吨的、污染严重的小焦炉给推掉,要真能这样,那实在是太好了,要不然,这污染越来越严重,大家的身体可是受不了了。
走进村里,几个乡亲正在立大秋千,按照运城的风俗,正月十五前,村村都立大秋千。召集人吴大叔的闺女去年考上了山西大学,上学可是花了他不少钱。他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只要孩子学习好,上到什么时候我供到什么时候。新的一年,老吴准备种几亩西瓜:希望种的人不要太多,要不这西瓜又卖不出价儿啦。本报记者杨昌平J161
黑龙江篇
瑞雪丰年北大荒
好大的雪啊!一个冬天在北京都没见到像样的雪,一踏上家乡虎林的土地,迎接我的就是满眼的皑皑白雪。
连续两天的降雪给黑土地穿上了洁白的圣衣,也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无限欣喜。在老家黑龙江省虎林850农场,这个当年由王震将军率领80万转业官兵亲自开垦北大荒时建设的第一个农场,那里的农民也更是因为瑞雪的降临,而对新年充满了无限憧憬。“哎呀,雪大得磕个跟头都能把人活埋了。”许大爷一边跺着鞋上的雪,一边乐呵地跟我描述着外面的景象,屋内热腾腾的饺子已经出锅,就等着许大爷回来开饭了。去年12月,50岁的许大爷刚和家人搬进了新楼,虽说只是80平方米的一间屋,但对于许大爷一家来说,却已十分满足。
许大爷去年承包了2000亩水稻田,净赚也有几十万。许大爷说,这黑土地是宝地,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如今北大荒土地上的农民们也过上了好日子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过完年能再争取多包点地,年底依然有个好收成,能卖个好价钱。
本报记者姜晶晶
安徽篇
我家变成旅游区
大年初一清早还不到8点,我这个不轻易回婆家过年的合肥包河区烟墩乡聂岗村媳妇,和村里人一起,拎着各种花花绿绿的年货,踩着已经开始松软的田埂,一边赶着串门拜年,一边亮开嗓门互道着新春的问候。
和以往安逸闲适的春天不同,今年这里孕育着经济大潮到来前春的躁动。包括聂岗村在内的十余个村的村民,今年将告别世代耕种的农田和居住的老房子,融入即将开始兴建的巢湖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中。
喜过八十寿辰的聂启龙老人眉开眼笑地说:“从心里希望在巢湖风景旅游的开发建设中找到自己新的发达之路。”本报记者罗兰X062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