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经历:1952年生,中共党员。1973年参加工作,1988年到广州市煤气公司抢险队任队员,1990年升任队长,现兼任公司安全调度部部长。
荣誉: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月17日上午,广州市龙口东路市煤气公司抢险队的驻地,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有险情,马上出发!”一位满头卷发的中年男子接听电话后,马上招呼两个同事登上了黄色抢险车赶往事发现场。
煤气的味道正在事故现场弥漫,“管道漏气了!”中年男子作出判断。只见他脸罩呼吸器,手拿探测仪,沿着管道仔细寻找漏气点。找漏、补漏,不到10分钟,煤气管网的小缺口被堵漏胶堵住。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广州市煤气公司抢险队队长官国新。
节日也是工作日
这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准备着回家吃团年饭,但是官国新却难以享受这份天伦之乐。抢险队只有90多名队员,承担着全市2000多公里煤气管网、120多万客户的事故抢险任务,不但平时要经常奋战到凌晨三四点,就连节日也是工作日。
因为这样的工作性质,官国新也留下过遗憾。2004年12月30日,在组织广州市某大厦煤气事故抢险时,官国新接到老母亲病危的消息。是继续忠于职守,还是尽为人子之孝?他选择了前者。很快,险情被排除了,他想尽快回去看母亲一眼。不料此时,电话又响了,正在举行20万人迎新年倒计时活动的中华广场又发生了煤气泄漏。险情就是命令!官国新又和同事们赶往事故现场……第二天凌晨,当他哭着跪在母亲遗像前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好几个小时了。
不除险情不收兵
2000年的国庆之夜,广州芳村某饭店发生煤气钢瓶泄漏,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官国新和队员赶到后,奋不顾身地冲进厨房,直接扛起煤气瓶跑到户外,成功完成了排险任务。
一个冬夜,大雨滂沱,寒风刺骨,广州大桥发生煤气管道泄漏险情,必须更换伸缩套。但大桥上的作业点距离江面10多米,官国新只好和队员们系着安全带吊在江面上操作,一直坚持工作近7个小时。次日凌晨4点,供气恢复,官国新已经冻得说不出话来了。
19年来,官国新带领抢险队完成煤气抢险任务5800多宗,创造了每年300多次抢险及时率100%和零伤亡的业绩。
劳累之余搞创新
由于夜间作业多,抢险不分时段,每年通宵作业时间在100天以上,官国新和其他抢险队员因过度劳累,加上食宿不定时,许多人都得了病。
一次,官国新连续十几个小时,在现场指挥带气改管作业,多年的胃病引致胃溃疡出血,累倒在了工地上……可病还没好利索,他又奔赴工地,与同事们一起奋战在抢险一线。
在工作之余,他认真学习新科技、新知识,与队员们一起分析煤气险情事故,不断探索最佳、最高效的排险方法。他研究发明的“排尘排水过滤器”、“埋地管道漏气点定位”项目,提高了探测速度,成为抢险队员们的“好帮手”。
劳动者感言
危险我一个,安全千万家;我们的职责就是保证市民安全、稳定用气。
本报记者 杜 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