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50年来,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每10年增加0.22℃,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度。
研究证明全球气候变暖已对喜马拉雅山常年积雪产生影响,冰雪覆盖的世界屋脊也无例外地受到“热浪”的冲击。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将加速退缩,一些小冰川将消失。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气象专家认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最近5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每10年增加0.22℃,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度。
21世纪我国气候将继续明显变暖,部分地区降水也将呈增加趋势。
1951年以来 2006年最暖和
据中国气象局介绍,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据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介绍,过去50年气温升高最显著的地区是华北、内蒙古东部以及东北地区,2006年我国从黄河以南至南岭以北及西北、西南地区的17个省区市年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来最高值。“尤应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对气候极为敏感的青藏高原的39个国家正式气象观测站中有13个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据气象部门统计,1950年以后,无论是年平均温度还是冬季温度,我国大部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从1986/1987年的冬季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19个暖冬(仅2004/2005年的冬季为正常)。据中国气象局介绍,与1961-1990年的30年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将可能变暖1.3-2.1℃。2020年最大增温区域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的北部,增温幅度为0.6-2.1℃。
4至6年内 长江流域可能连续大旱
中国气象局的专家表示,未来我国的降水也将呈增加趋势,海平面继续上升,到2050年约上升12-50厘米;未来100年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增大;干旱区范围可能扩大、荒漠化可能加重;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将加速退缩,一些小冰川将消失,预计到2050年我国西北的冰川面积可能再减少27%。
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都将上升,冬季极冷期可能缩短,夏季的炎热期可能延长,极端高温、热浪、干旱等愈发频繁。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增加,相应降水日数也有显著增加,南方部分地区大雨日数将显著增加,特别是在东南地区的福建和江西西部,以及西南地区的贵州和四川、云南部分地区,气候有趋向于恶劣化的趋势。
未来4至6年内,长江流域出现连续大旱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地区的干旱程度、范围、持续时间还将进一步加剧,渤海沿岸和长江口地区可能会变得更干。
气候变暖 已影响到喜马拉雅山积雪
由中国、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证实,气候变暖已对喜马拉雅山常年积雪产生影响。这项研究成果已在欧洲《古气候》杂志上发表。
参与这项研究的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22日发表公报说,这项研究是在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钻取冰芯样本的基础上完成的。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专家介绍说,每年夏天,珠穆朗玛峰这一高海拔地区的表面积雪会部分融化,融化的雪水会渗透到雪层深处重新冻结。这个过程影响冰川内所含气泡的密度和体积,即冰川内的气体含量与夏季雪水融化程度直接相关。
多国科学家对珠穆朗玛峰冰芯取样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近年来,喜马拉雅山冰川内蕴藏的气体量比2000年前明显减少,夏季冰川表层的雪融量比2000年前显著增加。
研究完全可以证明全球气候变暖已对喜马拉雅山常年积雪产生影响,冰雪覆盖的世界屋脊也无例外地受到“热浪”的冲击。
国家防总:今年防汛抗旱不容乐观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近日表示,今年我国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必须对可能发生的江河洪水、局部的严重洪涝、突发性山洪和台风灾害以及持续性严重干旱等保持高度警惕。
鄂竟平分析认为,长江、黄河、海河等大江大河已多年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去年主要江河水位较往年明显偏枯,根据大洪水发生规律,今年大江大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在增加。局部的暴雨洪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台风灾害影响更不可低估。旱情方面,全国大部分江河来水和水利工程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今春可用水量严重不足,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综合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