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在大凉山腹地生疏地域展开。
隆冬时节,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对抗演练在大凉山腹地拉开战幕。笔者置身“战场”,感到从演练方式到课题选择,从战斗样式到部队行动,透出了诸多新变化。
大凉山深处雾大,能见度低,气温只有7摄氏度。该师刚经过遭“敌”电子干扰、精确打击、化学袭击、炮火拦阻、空中侦察监视等行动后,转移到指定地域。随即,首长机关和各分队立即紧张投入到开设指挥所中。在“野战指挥所”内,笔者在现场看到,各级指挥员和作业人员迅速打开笔记本电脑,通过开辟的通信指挥网络,收集信息、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拟制文书,鼠标轻轻点击,一道道指令便飞越重重大山,发往散布在方圆百里战线上的数据终端。
此时,步兵、工兵、炮兵、防化兵在群指挥所的指挥下正迅速展开,高炮部队加强对空警戒,通信分队保障通信畅通,侦察分队抗“敌”侦察??一场诸兵种实兵协同作战打响了。
此时,“敌”从正面借助炮火准备和装甲车的防护,向我方阵地扑来。担任防御作战的某摩步团迅速申请炮火支援。所属炮兵团利用由自己研发的成果“导航星”系统作战。顿时,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在阵地前沿爆炸。
装甲团接到命令,抗击进攻之敌。他们立即采取战斗单元、火力单位、战斗编组递进合成训练的方法,变单一目标打击为多种目标打击。此时,指挥部及时下达了占领冲击发射阵地。笔者在现场看到,十多辆战车冲出山谷,停车瞬间载员,并兵分两路,跃动在群山野岭中。战士们利用载员窗口分别对隐显目标进行射击;迫击炮行进间占领阵地,迅速标定射向;步兵分队编组则交替掩护前出,穿插迂回、越点攻击。
傍晚,部队行进至某生疏地带,刚演练完伪装防护、野战生存的官兵,突然接到“抗击空降之敌”命令。笔者走进高炮分队射击阵地看到,官兵沉着应战,面对几批次的“敌机”,采用某新型火控系统捕捉目标,打了一个“空中开花”。
针对目前高炮部队影响战斗力提高的“瓶颈”问题,他们通过革新装备、并嫁接新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他们还采用远程预警雷达报警,跟踪指示目标,快速传递数据,使老装备焕发出新活力。该师师长高晓勇介绍:“诸兵种协同作战通过搭建信息化指挥平台,实现了指挥高效、快捷,各兵种将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到训练中,大大提高了部队作战水平。”(摄影并撰文/张军邓忠开)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