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篇
倒数第一 贺年卡
投票结果 1.46%
榜尾理由 图实惠、讲实际、实实在在的中国人,那瞧得起这一片五颜六色、假 模假式假高雅的纸,吃吃喝喝更像中国年。
未来走势 从西方传入的这张画纸,也许对吃汉堡喝可乐长大的这代中国“90后” 们有吸引力。
倒数第二 腊八粥
投票结果 1.55%
榜尾理由 腊八粥名列倒数,情有可原。不是它不好喝,也不是它不受欢迎,而 是因为它太流行:北京等大城市里24小时接客的各式各样的粥店,早 把肚子里油水过多的城里人变成了这里的常客。谁说腊八才喝腊八粥?
未来走势 腊八只有一天,腊八粥可以天天喝。
倒数第三 贺岁片
投票结果 2.03%
榜尾理由 冯小刚很有名,冯小刚的电影也很好看,但贺岁片就是让人“呵呵”不 起来。唉,一木难成林啊!
未来走势 难说。谁知道能出几个冯小刚?
倒数第四 年糕
投票结果 2.29%
榜尾理由 以前喜欢它,是因为它的发音和寓意——年年高、步步高升。 但实际 的现代人高不高不重要,幸不幸福才是真的。
未来走势 不乐观,甚至它的受欢迎度可能继续下滑。喜欢这口的人不一定过年 吃,不喜欢的,过年也不吃。
倒数第五 门神
投票结果 3.07%
榜尾理由 “门”都没了,“神”贴哪儿?门神本来成双成对,可现如今, 谁见过 城里人家的门是对开的?再说了,门神本是镇宅保安全的,可它哪比 得上铜身铁体的防盗门啊!
未来走势 不乐观地预测,未来它很可能会进驻博物馆、辞典。当然,这不影响 它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快消亡了,如果门神有知,一定期盼有谁 来保它自己的安全。
那些日渐消淡的物件
★文/牛建宏
“腊八也是节吗?什么时候过?”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表示自己不知道腊八节的含义,也不清楚腊八粥里需要放什么配料,更加不会特意煮腊八粥,尽管自己已成为粥店里的常客。
遭到如此待遇的,当然不止腊八粥一个。在“提到过年,你想到的东西”的调查中,排在后五位之中的年糕、门神等传统的过年“年物”,也同样摆脱不了日渐式微、以至于被遗忘的命运。
尽管一些传统的“春节符号”如春联、年夜饭、“福”字、鞭炮等,依然在人们的心中占据首要的位置,但不可否认,另一些传统的“春节符号”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剧烈的社会转型之中,被淡化、被遗忘、被变形,在日复一日的消解中,渐渐沦为许多年轻人不再提起的“文化记忆”。
现在人们都说年味淡了,尤其是亲身经历并品尝过往昔浓浓“年味”的中老年人,面对时下过年越来越淡的趋势,内心难免会涌上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些传统中曾经存在的东西,逐渐的被其他的物件所代替,淡出我们的生活视野,恰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逐步改变了情感表达方式,于是一个手机短信可以取代贺年卡的问候;制作程序的烦琐,生活节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年糕,腊八粥对人们的肠胃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传统工艺的后继乏人,民间技艺的保护不力,导致传统手工制作日趋衰落,以至于消亡,如年画、门神等。
当鸡鸭鱼肉不再是过年才有的大菜,当腊八粥、饺子已成我们的家常便饭,在时代的变迁面前,要说“年”呈现一些变化,传统符号消淡,新符号产生,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一种新符号的产生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氛围的支撑。此次贺岁片在人们心中的消淡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它一度引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原因很简单:人们觉得贺岁片越来越重复和俗气,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当一个事物剩下的只是喧嚣和炒作,矫情和无聊,而不能创造一种新文化时候,淡出人们的视野也是很自然的。
可以更广泛地想,如果我们的新年,只是众多市民疯狂购物,造成商场超市的拥挤热闹;只是与朋友一起吃饭聚餐,造成饭店的爆满喧闹;只是凭借麻将、烟酒、电话、短信、贺岁片,制造快捷的消费和廉价的娱乐,那么这种洋溢着现代色彩的新年,将使“年味”消淡,魅力难存,实在不能与传统意义上的“年”比肩。
记得韩国江陵市市长在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说:“如同人有家乡,文化来源于民俗;正如家乡有情,民俗这一多样性的根源,必须受到尊重。”只有保持这一多样性和味道,保持一份尊重和希望,我们才能在这样多元化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传统的内在真谛,才能真正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体温。
(责任编辑:李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