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市委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年度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顺利完成,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经济总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10美元,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提前两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71.5亿元,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75.2亿元,增长12.8%;地区进出口总值达到1581.8亿美元,增长2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5亿美元,增长29.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高端化趋势明显。在奥运经济、总部经济和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带动下,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活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内在动力明显增强。工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3%和22.1%,首钢冷轧、奔驰汽车等一批现代制造业项目加紧建设,首钢搬迁调整步伐加快,北京焦化厂正式停产。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更趋协调。固定资产投资符合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基础设施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6%,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1.6%提高到27.7%;房地产开发投资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53.9%下降到51%。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住房、数字产品等消费热度不减,体育休闲、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消费增长较快,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以较低的能耗支撑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11.2%。节能降耗扎实推进,政府节能8%、重点用能企业节能6%的目标基本实现。价格、就业实现“双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9%,城镇登记失业率1.98%,都低于年度计划调控目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17.2亿元,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20元,分别实际增长12.2%和8.7%。
自主创新更趋活跃。全市科技大会召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发布,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龙芯2E芯片、100纳米刻蚀机与离子注入机等重大自主创新项目通过国家验收,闪联、手机电视等一批标准取得突破,下一代互联网等产业联盟推动集群式创新步伐加快。全市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16.8件;实现技术交易额572.6亿元,增长63.4%。
(二)奥运筹备顺利进行,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加快。
奥运场馆及相关工程加快推进。12个新建比赛场馆和5项相关设施完成主体结构工程,临建场馆、改扩建场馆和训练场馆按计划推进。丰台垒球场成功举行测试赛。66项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和桥梁中,已建成辛店村路、北辰西路等20项,和平里北街、左安东路等42项正按计划实施,其余4项加紧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奥运场馆及周边地区热力管线工程,确保奥运能源需求。奥运村消防站等一批重要保障设施加快建设。
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交通网络建设全面展开。轨道交通工程加快推进,地铁5号线土建工程全部完成,铺轨完成90%,4号线完成工程总土建量的41%,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完成工程总土建量的85%,轨道交通机场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北京段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努力改善城市交通瓶颈,京承高速二期、机场北线、通惠河北路、广渠路等建成通车,京平高速路全面开工建设,赵登禹路等南北向通道加快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和整治工程顺利实施。实施80项“城中村”整治项目。完成了450万平方米拆违任务。前门、大栅栏、玉河、烟袋斜街文保区试点工程开始实施。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重要地表水源区生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1%。新建9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八区和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5%和57.5%。综合整治永定河上游、凉水河干流、北环水系北护城河段,支持郊区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建设,京郊首座密云高品质再生水厂建成通水。城八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6%。积极实施控制大气污染第十二阶段措施,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66%,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2%和7.9%。
城市运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长效机制逐步形成,电力运行实现安全迎峰度夏,煤炭、成品油、天然气供应得到保证。南水北调北京段等工程加快实施,积极争取周边省市支持,多渠道确保了首都供水安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信息系统正加紧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
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制定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配套政策和108项折子工程,推进了80个市级新农村试点,形成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机制。市政府对农村各项投入达到111.8亿元。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郊区转移,郊区与城区投资比为52∶48。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快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出台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意见。初步建立了农村道路、水务等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郊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和改造新城道路319公里,乡镇中心区道路103公里,自然村通油路471公里。实施密云、怀柔、顺义等新城集中供热工程。完成通州等5个区县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加快太阳能、沼气、秸秆气化、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推广。解决32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户改厕11万户。郊区农村开始“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
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继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体系,推进1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在落实2005年签约的12所名校分校和5所名院分院基础上,又启动建设了6所名校分校和2所名院分院。全面建成531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村级就业服务组织868个,确定95个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培训农村劳动力10.8万人次。
农村产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5万亩,初步形成平原地区设施农业区域化连片发展态势。籽种农业、观光农业优势突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入,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发布实施,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全面落实。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有关配套政策,推进京承高速三期、区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实行特许经营。继续实行政府还本付息项目贷款银行招标制度。政府投资管理不断健全,在现有7项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公示和后评价3项制度,基本实现了政府投资“全过程管理”。
国有企业“调改剥破”有序推进。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和二、三级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扎实推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企业实施破产,国有资本继续向优势行业和企业集中。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完成,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布了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形成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公益服务机制,初步构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
价格改革稳步进行。试点实施了居民峰谷电价,建立和完善电力运行调节的长效机制。调整了非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根据国家要求,完成了两次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提出了农业用水水资源费、热计量试点价格方案。进行了公交票制票价改革。适当上调了出租车租价,并建立了油价租价联动机制。
此外,制定了促进行业协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份报价转让试点。
(五)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构建和谐社会取得积极进展。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8.7万人。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明显增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快推进,农民参合率达到86.9%。安排财政资金33.9亿元,为近11万农民发放安置补助、补缴社会保险,维护失地农民切身利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等相关标准得到提高。
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重点支持城区和农村地区薄弱校建设,重点改善了100所困难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了200所农村中小学校达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千名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公共卫生加快发展,地坛医院迁建、佑安医院改扩建等一批市属医院重大项目加紧建设。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已达到81%。实行社区医院常用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的管理模式,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建设国家大剧院等功能性文化设施,完成了中国木偶艺术剧团、中国杂技团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广播电视在山区、半山区基本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继续改善社区和农村全民健身设施,体育事业发展加快。
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力度加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公示和追溯体系,严格药品认证和准入制度,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药品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5.3%和98.6%。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市交通肇事、生产安全、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下降7%。社会治安状况基本平稳。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稳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总体上讲,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首先,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严峻。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尚未缓解。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581万,给城市公共服务、住房保障以及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任务依然艰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调整仍需付出很大努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仍有很大潜力。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仍需提高,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第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依然较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农村产业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山区和南城发展落后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城市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等边缘地带的问题变得更为突出。第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尚待完善。商品住宅价格上涨较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应与低收入群体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就学、就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
这些都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通过发展和改革的办法着力加以解决。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之年,是快节奏、高质量做好奥运筹备的决战之年,是提高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确保安全与稳定,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安排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持全市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至关重要。
(一)发展环境总体有利。
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较快区间。国内经济环境总体向好。从我市自身情况看,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比较稳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政府可支配财力增加,全国煤电油供给条件改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区域发展空间扩大,为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利动因。
(二)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
在计划安排上,重点把握五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重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是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着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三是更加注重奥运筹备和环境整治,促进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围绕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集中力量,加紧工作,努力创造高效的管理与服务。
四是更加注重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着眼于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迈出坚实步伐。
五是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和谐,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
(三)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主要预期指标:
——经济增长9%。
——每万人专利申请数16件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
主要调控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在102%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财政支出增长9.8%。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低5%。
——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95%以上;药品抽验合格率97%以上。
——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3%、92.6%、92.6%;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35%。
——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入学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
——户籍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2%左右。
——每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25人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生产安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5人/十万人、4.4人/万车以内。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标率达到6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0%。
三、实现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和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力做好奥运筹备等各项工作,保持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发展高端产业、推动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主要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和效益提高。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端产业。(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服务业重点领域规划,出台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以银行业全面开放为契机,落实鼓励金融业发展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以及结算中心、灾备中心等落户首都,推动金融业加快发展。编制发布“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落实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认定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集聚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现代流通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增强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2)促进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落实好产业规划,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芯国际增资扩产、康宁玻璃基板、现代二工厂、首钢冷轧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结构调整,落实首钢压产和东方石化等搬迁调整工作,推进资源开采地区产业转型。(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结合新农村建设,鼓励发展籽种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4)积极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商务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发展。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功能区集聚,加强与国内外同类功能区的战略联系及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5)深入研究后奥运产业发展问题。重点发展具有奥运特色的体育、文化、会展、旅游业,保持金融、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好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科技进步。依托首都科技优势,大力开发关键技术和产品,强化重大技术标准研究与产业化,组织重大产业技术研发,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逐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政府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一批以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项目和以扩大产业规模为目标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技术联盟、产业联盟,加快产学研互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技中介机构的活力。以软件、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等领域为核心,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吸引外资研发机构、国内研发总部等国内外科研资源集聚,争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国家重大专项落户本市。
狠抓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1)加强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完善节能法规政策,实施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制度,推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试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能耗、水耗公报制度,严把能耗增长和污染排放源头关,完善能耗标准,扩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2)健全落实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的工作机制。分解年度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到区县和重点耗能企业,同时完善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3)落实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任务。政府机构带头节能、节水、使用再生纸,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绿色节能产品。继续着力抓好高耗能行业改造和建筑节能管理。制定符合首都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产业准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消耗。(4)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决议,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出台鼓励循环经济试点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落实清洁生产方案。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快推进高安屯、南宫、六里屯、阿苏卫等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提高垃圾资源化率。(5)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提高全社会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办好节能宣传周和“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能的自觉性。
(二)努力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落实市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意见,坚持完善体系和创新体制相结合、提升功能和均衡发展相结合、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扩大供给和公平分配相结合,改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健全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推进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改造等重点项目,强化医疗服务监督,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大力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名院办分院,提升郊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构建各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继续实行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率等管理,研究制定鼓励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政策,促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加强医院管理,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之间部分检查结果互认,打造医疗服务品牌,继续支持综合医院改善就医环境,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加快发展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继续实施名校办分校,加快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校建设,促进师资力量的校际流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和示范院校,满足技能型人才需求,适应新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按照“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内涵发展、提升质量”的原则,合理确定高校功能定位和办学规模,促进高等教育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首都图书馆二期、新少年宫等工程实施,建成国家大剧院,增加功能性文化设施供给。完善社区和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入区下乡”。扩大有线电视数字化试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努力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关注新生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将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手拉手”就业协作机制,实现6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外来就业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在家政、建筑等行业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相关行业从业规范和标准,促进外来就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平稳推进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出台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婴幼儿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积极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力争全年新增参保人数3万人。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机制,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为重点,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继续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多渠道增加老年人、残疾人服务保障设施,推进儿童福利院扩建、市救助管理总站等福利性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对弱势群体服务。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改善社区软硬件条件,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创新社区运行管理机制,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促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加快基层消防站、派出所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构建平安社区。加强市场监管,以生产和销售环节为重点,完善食品安全监控和追溯体系,健全药品安全监测网络,确保首都食品和药品安全。加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提高应急调运和储备能力,避免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规范物业管理,完善相关政策,妥善处理好物业纠纷。落实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加强社会运行监测预警分析,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全力做好奥运筹备工作,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
按照“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要求,基本完成奥运场馆及相关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确保奥运筹备各项任务按计划完成。按照“安全、质量、工期、功能和成本”五统一的要求,优质、高效、按时完成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任务。推进国家体育场建设,确保完成30个比赛场馆建设,保证各项测试赛顺利完成。基本建成5个相关设施和66项场馆周边道路、桥梁。基本完成奥运公园及周边地区热力管线、奥运村再生水热泵系统等能源供应保障设施。推进公安、消防等奥运安保设施建设。
加大环境治理和建设力度。做好奥运场馆周边地区环境整治和绿化工程建设。重点开展长安街等重点大街、绿化隔离地区、城乡结合部、22个“城中村”、60个城市“边角地”等环境整治。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重要地表水源区生态建设、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以及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等工程,构建城市生态屏障。继续加大燃煤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排放标准,完成中心城1105台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改造;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施工工地、道路扬尘,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河湖水系整治,完成清河二期、北环水系等河道治理工程以及卢沟桥、小红门等再生水厂建设,推进郊区水环境整治和再生水厂建设,努力将城八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2%,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50%,“十一五”期间实现为每个郊区新城建成一座高品质再生水厂的目标。推进安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建、大屯垃圾转运站等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八区和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7%和60%。
推进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确保地铁5号线建成通车,10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轨道交通机场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4号线实现洞通,开工建设地铁9号线、10号线二期、8号线二期和轻轨亦庄线,积极推进地铁6号线、7号线、14号线和15号线前期工作,实现2008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的目标,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争取建成机场南线、京平高速路,完成国道110改造,加快推进京承高速三期、京津二通道、京包高速和西六环(良乡-寨口)、机场二通道、北京南站、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路网,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实现公交线路调整、场站布局优化与奥运临时场站规划有机结合。
提升城市资源保障水平。着力加强城市电力、燃气、水资源等供应保障。落实电力发展规划,实施电力“强网工程”。继续推进六环路天然气管线工程和市区天然气联络线工程,提高天然气供应、接收和调节能力。加快郑常庄、太阳宫等热源点建设,新建左安东路热力管线等热力联通线,实施城市热网改造工程,整合供热资源,继续推进城区及新城供热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完成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管线主体工程建设,确保2008年4月具备输水条件。
提高城市日常运行管理和保障能力。做好重点街区以及电网、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控,落实监管责任,提高城市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加快城乡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完善市区两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努力改善交通管理,深化公交改革,落实公交优先措施,治理交通拥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调控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的空间分布。加强出租房屋管理,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抓好安全生产,开展高危行业专项治理,加大对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统筹考虑新城功能、规模和结构,把握好新城开发节奏,抓好重点新城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总结新农村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规划,加大投入、落实政策、完善机制,循序渐进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继续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养护和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政策和资金的集成,完善投入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在经费保障、管护机制、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符合农村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深入落实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培育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落实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区县功能定位,继续推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带动等方式,发挥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等服务业,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落实科技入户工程,加强绿色、特色、安全的农产品开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不断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对农民的各项直接补贴,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优化农业发展环境。
加大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政府资金继续向郊区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研究理顺公交体制、票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加快行政村通公交步伐。继续推进乡镇路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郊区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任务。完成30万农民安全饮水和10万农户改厕工程。推进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和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为农民提供优质生活能源。
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范围。研究制定乡镇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选择乡镇进行试点。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方案,健全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探索研究小额贷款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五)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1)研究事业单位总体改革思路及分类改革意见,制定落实《关于促进本市行业协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的配套政策,推进行业协会规范治理和脱钩工作。(2)稳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深化民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3)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推进项目代建制,推行项目后评价制。(4)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适时出台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坚持用热商品化、供热社会化的方向,继续推行按用量收费的试点,逐步进行供热体制改革;建立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另外,研究生活垃圾收费改革,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5)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完善骨干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6)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推进创业投资试点,完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继续调整出口结构,鼓励高新技术和机电设备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延伸加工链,提高国产料件配套能力。抓住国际服务外包转移的机遇,加强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在利用外资方面,更加注重管理、技术和智力的引进。研究制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为企业到境外投资、上市、收购、兼并提供服务。进一步推动城市文化、体育等领域对外开放。
加强区域合作。认真落实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抓好京冀两省市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实施。加快区域产业融合与转移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同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能源开发合作,推进区域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实施以密云、官厅水库上游“稻改旱”工程为重点的水资源环境治理项目,建立与张家口、承德两地的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机制。
(六)调投资、扩消费、保运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
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消费规模,统筹管好用好政府投资,搞好经济运行调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继续调整投资结构。依法严把新上项目审批,严格执行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注重专项规划、产业政策与土地、环保等环节的衔接,促进投资平稳适度增长。科学安排年度土地供应,优先保障重点工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用地需求,做好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严格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重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新开工建设300万平方米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宅和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收购3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商品住房价格过快上涨。
管好用好政府投资,确保重点领域建设。2007年是奥运场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全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2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5%。继续坚持“两个转移、五个倾斜”政策,按照“保重点、保续建、保竣工”的原则,主要投向奥运工程、基础设施、新农村、资源节约、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建设。适度增加政府资金对南城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南部地区投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强政府投资的管理,坚持推行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全过程监理制、公示制和后评价制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新机制,坚持对政府投资项目严格履行政府投资管理程序,对实施过程从严监管,建立对投资中介咨询机构和专家的责任约束机制,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资效果。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调整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继续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费条件。积极扩大旅游、文化、健身、体育、休闲等消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物业管理、停车收费、教育收费、医药市场等社会反映强烈的价格监管,优化消费环境。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确保首都能源安全。按照“创新机制、开源增供、节能降耗、应急供应、保障重点”的思路,强化能源资源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综合提高经济运行调节的水平,确保首都能源安全。完善全市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系统,进一步提高能源与经济运行的预警能力。健全各项调控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联合调度协调机制,协调落实天然气、煤炭、成品油等资源,强化运输环节及能源供需上下游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能源的正常供应。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和冬季供热工作。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