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罗燕倩:
懒散的日子总也过不够。感觉假期还没开始,就要结束。
7天前,搭城际大巴离开上海。小年夜回到无锡。晚上很舒服地躺在床上,跟老妈聊天,七七八八说了许多,最后提到我可能要在上海买房。
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老妈跟我说,她一夜没睡。
自从我们搬进新家,老妈舒服过两个月———除了思考如何清洁地板之类的问题,没有其他心事真正困扰她。但现在,问题来了。
“都是我们不好,毕业没有帮你在无锡找工作,要不然就不会有现在的麻烦。”对于老爸老妈来说,长期住在上海本来就意味着他们儿子开始踏入恋爱婚姻生子之类的生活泥潭,在上海买房的事情他们也试探过我好几次,但我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情提上日程。然而,当买房突然进入日程后,首付一天没有付出去,就意味着老爸老妈心事就一天不散。
在两个月之前,我们家刚刚从居住了15年的老房子里搬出,住进了新的三室两厅两卫,这花了父母80多万元,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贷款。老爸老妈的还款计划相当完美,工资+奖金+津贴+股权能够保证在两人退休之前还款完毕,并有盈余,然后把老房子留给我。
然而当他们的儿子真的要在上海买房时,万事就不那么顺当了。“房子肯定要买,而且我们怎么说也是要给儿子出首付的。”30万元怎么出呢?这是个新问题。“孩子啊,你一定要好好理财了。”为教育我,老妈开始细数从1981年开始家里每一笔大的开销。
老爸老妈结婚时,只有冬天的礼服,两人一起掏钱买了呢子的礼服,花了100多元;为八仙桌配了两把凳子,一把105元;而他们的工资,一个月不过50元上下……然后我出生了,家里就没积出钱来。双职工家庭只好用保姆,每个月15元省了很多精力,后来保姆要求加5元钱工资,家里硬是挤不出,保姆后来辞职了。1990年左右终于有了几千元积蓄,打了一套家具。
到了1995年,储蓄终于上万了,房改政策也来了,掏钱把住的房子买了下来。之后就是车改,家里掏钱买了私车。直到去年,两位老人终于发现手里有余钱可以大幅度改善生活条件了,60万元买房,然后用一年花22万元装修……
春节大家庭聚会时,我和小辈们在一起玩小魔术,爸妈等长辈挤在一起议论各家的“房产大事”。事后老妈说,这次搬家遭到了老人一致批评。“他们说儿子还没结婚买房,怎么可以先给自己买个房子呢?”
我听着听着,有股酸酸的感觉。
这封信是分两次写完的。写下最后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回到上海。子弹头列车干净便捷,走出车站,走入人群。天有点黑了,每个人都在赶路,提着大包小包,舍不得看周围一眼。然后,我竟然有种莫名的兴奋:似乎这次回归给了我某种动力,我又嗅到身边熟悉的气息。
嗯,生活总在继续。不是吗?
祝
好!
孙翔2007年2月24日
致读者今天,我们的记者已经全部回到岗位开始工作,回家过年的故事也要就此告一段落。在2007年里,我们的团队会继续努力,不断从一线发回与“两地书”同样及时精彩的新闻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