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返乡归来话民情”,从记者们的所见所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基层实情和百姓感受,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迪。
今年春节我在江都真武镇的农村老家度过,天天与庄邻们拉家常,乡里乡亲说的都是真话;耳闻目睹家乡的变化,感受的也是实情——
这个春节也与过去不一样了,站在村口,小汽车呼呼地从村前开过,喇叭声声,车轮滚滚,成了乡村春节的美丽风景,我家所在的村民小组10来户人家,也开回来4部小车,有的是小老板,有的在上海浙江做生意,还有包工头……他们都是在外面闯荡的人。
“天上春雨绵绵,地上爆竹声声,户户春联红艳,家家美酒飘香。”这是一个在乡村过春节的朋友发的一条原创拜年短信,真实地反映了乡村“闹春图”。今年家乡的爆竹水平之高,是以前没有见到的,鞭炮放起来最起码是5000响的,一万两万响的也有,大爆竹是电光的,一到夜晚焰火礼花四处绽放,一家比一家响,一家比一家亮。过了年初五,怎么还是天天爆竹声声呢?庄邻们告诉我,这是人家过生日做寿。
利用春节过生日祝寿,这也成了一种习俗,现在平时大家都忙,有的进城打工,有的忙做生意,春节大家都回来了,亲朋好友聚会,生日喜庆的事提前到春节热闹一下。从正月初二开始几乎天天有人摆生日宴……说起过生日,最热闹的要数刘奶奶百岁生日了。这一天刘家门口摆起戏台,专门请来社戏班子演出了两场当地农民特别喜欢的扬剧,四乡八村的农民们都赶来看戏,看热闹。吃寿面,要寿碗是当地的一个风俗。说“要到长寿碗,就能像老人一样长寿”。要寿碗的人真多啊,刘家准备了4000只长寿碗,都没够发。
祥和的春节里,记者也耳闻目睹了一些烦心的事。还是从车子说起,农村公路通到村头,但通不到门口,年二十九,我们开着车从南京回家,天上下着大雨,村头到家门口还有三四百米的土路,只好下车步行,皮鞋当胶鞋,布衣当雨衣,还要拎东西,像个落汤鸡。庄邻们说“一丈不通,万丈无功”,当然,公路通到村口已经很不简单了,他们希望公路修到家门口就更好了,哪怕把土路做做宽,上面多撒点石子也好。
城里曾出现过“家政荒”,其实在农村找保姆也很难。我的老母亲生病,且年龄大了,急需找一个人协助家里人照应,可是这成了一道难题。乡亲们说,元宵节一过,村里满眼看不到一个年轻人,大家都出去了。不要说保姆,稍有点技能的人,人家都抢着要,春节一过,就有小老板来联系,有的派车上门接到城里去上班,一年收入头两万。
庄邻们谈起今年的天气,无不忧心忡忡,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说,活到这么大,没见过冬天里不下一片雪的,冬天的雪是杀虫的,不下雪今年的庄稼没法种了。他们希望乡村的干部和农技部门能及早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比如哪些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强些等等。
说到乡村干部,乡亲们总的还是满意的,说他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但平时很少见到干部人,有的农民连乡村干部的名字也叫不出来,更没有见过面了。客观地说,现在干部大多在外面忙招商,乡村合并后范围也大了,但是有些干部离群众也确实越来越远了。村组不开会,记者发现农民们对很多政策和上面的精神不了解,这就造成了上面的政策精神农民“欲知、应知而未知”的“盲区”。
问题也好,烦恼也罢,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出现,更多的是发展中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我省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又将大大前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