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刘广超通讯员赵春纪文图
今年52岁的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民陈桂月,18年来精心照顾瘫痪婆婆的事,在漯河市被传为佳话,前不久她被评为漯河市“十佳”市民。
情深
(为了婆婆每天能晒暖儿,媳妇精心挑选了一个有10米长大阳台的房子)
“去年我们搬了新家,住进了楼房,这是婆婆最高兴的事了”。近日记者走进陈桂月家,她正在暖气片旁给婆婆梳理着头发。“老人每天要晒暖儿,为此买房时我专挑朝阳、有大阳台的,这不,你看,我家的阳台有10米长,婆婆每天不但可晒晒太阳,又可以看风景”。
22岁那年,陈桂月出嫁到干河陈村。丈夫刘忠锁是位老实的农民,由于公公早年去世,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已多年。陈桂月结婚后,看着年事已高却在家里、地里忙前忙后的婆婆时,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照顾好婆婆。
1989年,因患高血压婆婆落了个老年痴呆病,腿脚十分不灵便,随后又瘫痪了。从此,陈桂月和丈夫四处求医,想尽一切办法医治老人家的病,尽最大努力让老人吃好、心情好,让老人尽快恢复健康。2002年老人又不慎摔了一跤,从此彻底卧床不起。陈桂月就放弃了所有工作事务,专职伺候婆婆。
“特别是这5年,桂月为了照顾老人,没有出去看过戏,聊过天。”丈夫刘忠锁告诉记者,“我在外拉个散车,儿子在一家冶金厂干小工,家里一摊子事全指望她!好在村里每月补助600多元,不然每月老人的医药费和全家的开销,我们早已难以承受了。“
感动
(精心准备5套被褥为婆婆更换,瘫痪多年的婆婆没生过一次褥疮)
从2002年初婆婆因摔了一跤彻底卧床后,生活不能自理。陈桂月把自己的床铺安在老人的房间,日夜守候在婆婆身边。每天早上,她早早准备一盆温水,为婆婆洗脸、穿衣、梳理,再端上可口的饭菜,一勺一勺地喂,一碗饭要20分钟左右。饭后30分钟喂药。
由于老人大小便失禁,要经常换褥子、被单,冬天臭味小,但是尿湿的被单难晒干,她就在老人床边生个炉子,一来取暖,二来烘干被单。夏天被单好晒,但臭味大,熏得她想吐,但这些都没有难倒她。她准备了5套被褥,经常为婆婆更换、拆洗,经过一段时间后,她逐渐掌握了老人家大小便的规律。大小便快到时,她像伺候孩子一样呼唤着婆婆,扶婆婆大小便……盛夏酷暑,数九寒冬,陈桂月一如既往,用自己的爱心,精心呵护着、孝敬着婆婆。
“由于老人身子瘫痪,需要每天不断翻身,防止褥疮病的发生,每天除了给老人吃3次饭,喂4次药外,必须为她至少翻10次身,这么多年她从来没生过一次褥疮!”陈桂月说:“每天除了抱她到阳台上晒暖儿外,我还用录音机给老人家放戏、讲些笑话,谈些村里发生的新鲜事……”
陈桂月说,由于婆婆已经88岁了,老人家也有憾事,就是再也不能独自去看元宵灯展,赏菊花展,游森林公园里的人工湖、登假山、赏游鱼了!只有自己用三轮车带着老人家,一边游玩,一边为她讲解,共同走过这美好的人生。
真情
(有些糊涂的婆婆,连亲儿子都认不出来,但却一眼就能认出照顾她的媳妇)
“这个婆婆真有福,人家桂月对婆婆好得没法说,不是她精心地照顾着婆婆,可能她婆婆早去世了。全村的媳妇都向她学习呢!”干河陈村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她婆婆都88岁了,大家都说她旧貌换新颜,精神越来越焕发了。”
“桂月是那种宁可自己吃亏不让别人为难的性格。”刘忠锁说,“我妈刚病时,妹妹曾把老人接过去,但桂月不放心。桂月照顾我妈久了,现在,老人虽然糊涂了,连我都认不出来,但却一眼就能认出桂月来。”
“孝敬老人是本分,也是给自己的儿子做个好榜样,只要我多为别人考虑,人心都是肉长的,都会有感动的时候。”陈桂月说,“现在好了,孩子也长大了,婆婆病情我也摸透了,最难的时候都扛过来了,现在只剩下过好日子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善待老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陈桂月18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