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勋
进了新闻行当的门,就得把比自己年龄大的、有些贡献的同事叫老师。如此说来,陕西省、西安市新闻界都应该把咱榆林乡党、我国著名报人张季鸾叫张老师。可是叫了老师,就怕老师问一声:西安革命公园里,为我立的碑、修的亭子,现在还在不在?
查,目前的革命公园里看不到张季鸾的碑和亭,它们跑到哪里去了?日前,市地方志办公室王民权先生到市档案馆阅档,了解到1941年9月6日,张老师在重庆病逝,翌年春归葬西安城南(长安杜曲竹园村),陕西各届曾为他在革命公园建过一座纪念碑亭。
市政处原则上接受了章教授的意见,最后勘定园内忠烈祠(在革命亭北)后西北荷花池西岸为碑亭地址,并于12月17日下午由处属工务局公开招商,约定自25日起破土,后因种种原因,终于来年5月18日竣工。屈指算来,此碑的建立至今已逾60年。王民权先生感慨,这座碑及这座亭不仅早已荡然无存,而且多少年都鲜见有人提到过了。他感于近些年张季鸾之大名及其不世事功屡屡见诸报端册籍,愿将自己阅档所得的点滴史实贡献出来,吁请有关人士依据档案原地重建此碑此亭。
这“有关人士”,恐省市新闻界莫属。咱们先简略了解一下张老师的经历。1905年张老师留学日本,就当过咱陕籍留学生办的杂志《夏声》的主编。1911年,张老师在上海《民立报》当过记者,此后当过北京《中华新报》总编,兼上海《新闻报》记者。1926年,任《大公报》总编。总编当得咋样,报纸办得咋样,说起来话长,咱们可从张季鸾病逝后各界的反应得知一二。毛泽东发去唁电,“季鸾先生在历次参政会(张曾任一、二届国民参议员)内坚持团结抗战,功在国家。惊闻逝世,肃电致悼,籍达哀忱”。周恩来在唁电中则把张老师称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周的挽联用词更扎实:“忠于所事,不屈不挠,30年笔墨生涯,树立起报人模范,……。”另外,蒋介石、于右任等亦对张老师生平给予高度评价。
“报界宗师”“报人模范”,是对全国而言,而张老师是陕西人,他的碑亭又建在西安革命公园,便是陕西新闻界的自豪与荣幸,外省新闻界想打张季鸾的主意恐连门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机会,省市新闻界似应响应王先生呼吁,果断挑起重建张季鸾碑亭的担子。一来,重建碑亭可以表达新闻界对张老师的尊敬,学习张老师的办报技术,办出一两份像当年《大公报》那样有影响的媒体也未必可知。二来,我国设立记者节已有好多年了,重建张季鸾碑亭,我省新闻界同仁就有了一个念想,可能就有了一个过节的去处。新闻界,无论资深记者编辑,还是刚入门的新手,也都有了随时拜访、瞻仰的机会。
陕西出于右任杨虎成李仪祉等等豪杰,陕西人也不能忘记张季鸾这个中国报界宗师。张季鸾老师在天有灵,想必会对我们这一代新闻人士重建碑亭的举动写下一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