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认为高速列车的部分控制技术可能有助中国军队校正“洲际导弹”
美国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上的逆差占其整个对华贸易逆差的1/3左右。一些美国企业表示,这简直是“美国的耻辱”。专家估计,一旦美国放开一些限制,将会大幅减少对华贸易逆差。
2月12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确认,美国私营企业可以向中国销售与铁路系统及波音飞机零部件有关的高科技产品,这一决定为美国向中国出口相关高科技产品扫清了道路,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华出口管制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
飞机零件是敏感产品 美企出口“草木皆兵”
美国企业的铁路系统相关产品和波音飞机零部件,过去一直被美国有关机构认定为“有助中国军事能力的提高”,因而被禁止出口。以铁路系统相关产品为例,中国铁路部门曾试图购买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的高速铁路技术,但却遭到美国国会反对,理由是该技术会被中国军方用于“提高铁路军运能力”,战时方便向沿海地区运送军力,而部分控制技术更可能有助中国军队校正“洲际导弹”!结果这笔巨额订单眼睁睁地落入日本和欧洲铁路公司之手。波音客机零部件买卖则被控制得更严格,理由是中国会借“波音技术”改造民航客机,将其打造成“空中加油机”和电子战飞机,美国小报还一度炒作过“波音改空中预警机”亮相中国某航展的假新闻。
但是现在,布什显然改变了主意。据美国《侨报》13日报道,布什12日向国会确认,美国的私营企业可以向中国出口与铁路系统及波音飞机零部件有关的高科技产品,上述交易“不会危害美国的航天发射工业,不会显著提高中国导弹或是航天发射能力”。
这一决定将使美国知名国际公司霍尼韦尔可以向中国销售20个加速计,用于中国铁道部的铁路丈量系统,同时也为美国企业销售与波音商用飞机零部件生产和测试有关的技术和设备扫清了道路。
不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布什的提案仍需得到本届国会批准。考虑到民主党在国会中有绝对控制权,此事能否成行还得等国会批准结果。
限制出口草案出台 美出口商强烈反对
根据美国法律,凡是向中国出口具有军民双重用途的产品,必须经美国国务院、商务部、国防部以及能源部的审查,然后经总统向国会确认后才能进行。上述部门和总统审核的标准是:向中国出口这些产品不会对美国国家安全、航天发射工业造成威胁,也不会令中国洲际导弹、天基导弹或是反卫星能力明显提高。由于这些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相当复杂,基本上封堵了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通道。
2006年5月,来华访问的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戴维·麦考米克对中国媒体表示:“我们将尽一切可能确保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不会阻碍美国民用技术出口到中国。”这个表态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甚至被解读为美国政府欲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的限制。可乐观的猜测还没维持两个月,美国就以担心中国将进口的高科技产品用在军事领域为由,公布了《对华出口管制条例》草案,限制出口的项目甚至新增了47项。
草案一经出台,即遭到来自中国政府和美国出口商的强烈反对。包括全美制造商协会、美国商会、美国商用软件联盟以及全美对外贸易委员会等24家美国企业团体联名向美国商务部写信,要求当局修改或是放弃这份议案。美国商务部于是在上月公开表示,今年春末将完成对《对华出口管制条例》的调整。
贸易封锁损人害己 布什呼吁打破壁垒
美国总统布什12日向国会提交了年度经济报告。在这份长达315页的报告中,布什强调,贸易谈判是美国开拓新市场的关键。而要想获得谈判成功,国会必须延长《贸易促进法》。正是在布什政府促进打破贸易壁垒的总体政策指导前提下,美国政府对华贸易重要动作接连出炉,其中包括了放宽对华产品出口限制。有分析人士认为,除了来自美国国内商界的压力,布什的这一决定还与美国整体经济和对华贸易态势有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贸易封锁伤害的不仅仅是中美贸易,而且更伤害了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美国目前的出口管制政策覆盖了多达2500项产品。前年,出于“安全方面”原因,美国政府否决了拟向中国出口的价值达1250万美元的产品。而更多的产品则由于美国政府一直实施严格的对华出口管制,很多厂商根本就不敢提交审批。造成的意外结果是,科技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卖给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竟然比中国卖给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要少,美国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上的逆差竟然占到其整个对华贸易逆差的1/3左右。一些美国企业表示,这简直是“美国的耻辱”。专家估计,一旦美国能够放开一些限制,将会大幅减少对华贸易逆差。
新闻背景:对华出口管制长达半世纪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50多年来,虽有调整,但本质未变。
美国制定的《1949年出口管制法》阻止对共产主义国家出口能用于军事目的的产品与技术,并根据不同国家与美国的关系和实力等因素,按管制的宽严程度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7组。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列入全面禁运的Z组。1983年,里根政府曾将中国的管制等级下调,但1989年,美国又重新加强了对中国的出口管制。2004年8月,布什曾致函美国国会,说白宫已批准向中国出口几项可以军用或民用的敏感产品。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