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队在航行。年货送西沙。
祖国南疆的西沙群岛,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不要说工作物资,就连岛上的一草一木,甚至种菜用的土、盖房用的沙,都要补给船从大陆运送。
春节期间,我们乘南海舰队某勤务船大队的船向西沙群岛进发。这一趟,我们还捎去了年货。船刚驶近码头,岛上军民就是一阵欢呼,有人还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西沙军民告诉我们,这支深受他们欢迎的补给部队,打造出了一条坚不可摧的海上“生命线”。
官兵床铺“变”蔬菜货架
这个勤务船大队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西沙补给中,西沙官兵和西沙物资优先。
“不仅保证人优先,就是蔬菜也享受‘特殊待遇’。”大队政委肖民生说,西沙常年高温高湿,为保证蔬菜运输,船上官兵时常把自己的床铺让出当“货架”。
在漫长的补给过程中,补给部队和西沙部队两个不相隶属的单位,早已不分你我了。岛上炎热,补给船常常带冰淇淋给岛上官兵“尝尝鲜”;岛上战友过生日,补给船上会捎来生日蛋糕;来自岛上官兵的书信,交给补给船上任何人,都会替你带下岛寄出……
“近4年间,经大队运输的物资几万吨,守岛官兵上万人次,从没发生一件物品丢失,一次人员争吵。”肖政委很自豪。
“敌人怎会同意换战场”
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作战节奏加快,攻防转换频繁,作战消耗量大,如果战时守岛部队及战斗舰艇油水、弹药等战场物资得不到及时的支援补充,无异于坐以待毙。
针对这种情况,大队将训练海区从过去的近海前移到西沙复杂海域。在2006年底的一次训练中,海况突变,几次模拟补给均不能顺利完成,见此情况,有人建议将编队拉到风浪较小的海面进行。
“如果打起仗来,敌人怎会同意换战场?”编队指挥员邱和兴大队长反问,建议人无言以对。最后,补给编队硬是在大风浪中完成了所有训练课目。
2003年以来,大队围绕战时保障、定点补给、应召补给等多项重点难点,先后完成了西沙岛礁区对战斗舰艇海上补给、战时作战应急补给等勤务保障演练,开创了西沙海上补给的多项先例,为西沙作战支援保障探索了新的路子。
“那时我们连遗书都想好了”
“船在海上漂泊,无依无靠,天气坏可以克服,怕就怕航行途中机械出毛病。”大队长邱和兴向记者介绍,船只中有新型船,也有部分装备相对老化的旧船,海上运输中,如果故障得不到修复,不仅运输任务受影响,官兵的人身安全还会受到威胁。
2006年10月,大队某船在执行任务途中发生主机排烟总管高弹连接轴漏气的突发故障,只好紧急维修。在无处避风的海面,300多吨的船在3米多高的大浪里,硬是漂泊了3个多小时才恢复航行。“我们连遗书都想好了。”回想起那次绝处逢生的经历,当时的指挥员、现任大队副参谋长的黄禄斌至今心有余悸。
令人骄傲的是,尽管条件艰苦,但从五星红旗在西沙高高飘扬的第一天起,这条看不见的海上“生命线”就一刻也没中断过。仅2006年一年,这个大队就先后为西沙安全补给34航次,运送物资、油料、淡水1万多吨,累计航程13000多海里,多次在暗礁险滩中穿梭航行,无一发生意外,圆满完成任务。(李根成叶龙斌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