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顾月海在清掏居民小区的化粪井。
本报记者 陈 杰摄
我的经历
1980年我中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掏粪工人,先后在天津市河北区环卫局二队和河北区环卫局“津门时传祥”环卫服务中心工作,一干就是26年。
这期间组织上给了我很多荣誉,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城市美容师等荣誉称号,获得建设部“时传祥”奖、中国志愿者金奖,连续六届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还为我题词:“津门时传祥”。在获得的荣誉中我最看重的是,我所在的团队先后被评为市特等模范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市规划建设系统十大服务品牌。
我的工作
掏粪的活儿不好干。去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河西商场打来电话,那儿的化粪井冒了,冻冰摔人。我带着3个同事到现场。检查发现,在1米多深处有块木头堵住了化粪井。我让同事拉住我的腿,自己钻进去把木头拽上来,井通了。
即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我们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还是脱离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在我家的客厅,悬挂着时传祥老伴崔秀庭生前赠送的刘少奇接见时传祥的照片,它每天激励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一家物业小区的同志约我去作报告,又带我参观小区。这个小区档次挺高,可住户反映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我立即动手,从源头清理,沿着管道的走向,一点点地疏通,一直干到傍晚6点多钟,管道全部畅通。
我的追求
如今,掏粪这活儿也存在竞争。天津城市排水、房管部门以及个体清洁公司都在争抢这个市场。我和同事们心里清楚,环卫运行机制一定要朝着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乃至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转化。
2001年4月,我倡导成立以清扫厕所、代吸代掏、疏通管道为主业的全市第一家“津门时传祥”环卫服务中心,利用“津门时传祥”的金字招牌和劳模的社会知名度迈向市场。我们向社会承诺“自觉奉献,勇于创新,热心服务,随叫随到”。我的小灵通和手机成了服务专线,只要有活儿,我就马上赶到。
眼下,中心的服务范围由河北区扩展到全市,项目增加到安装上下水管道、厕所改建和物业保洁,成立了爱米尔服务公司,吸收100多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中心与260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短期服务合同,去年全部服务项目收入近200万元,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我的价值观
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能帮助别人解决一点困难,就感到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我曾长期帮助残疾女孩孙锐及其一家。孙锐从小腿残,上学由父母接送。后来,孙锐的父母双双患病,她面临失学的困境。我知道后非常心酸,立即拿出刚得到的奖金,和同事们一起凑钱,为孙锐买了一辆轮椅,使她重返校园。
何兴庄原有个颐寿院,里面住的都是孤寡老人,厕所有人用无人掏。我知道后,免费为颐寿院清掏,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一次。
采访手记
交谈中,在朴实厚道的印象之外,记者更感受到顾月海的聪明才智。他找到了劳模精神和市场经济效应的契合点,既方便了群众,也赢得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