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上海《青年报》报道,在昨天揭晓的本届奥斯卡上,39分钟的中国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获得最佳纪录短片奖。杨紫烨也成为继虞琳敏1997年《呼吸的代价》之后,又一位获得这份殊荣的华裔纪录片工作者。去美国参加本届奥斯卡之前,记者曾独家专访过杨紫烨导演,她一再强调让这部艾滋冰题材的短篇参赛奥斯卡不是她的本意。
获奥斯卡深感意外
相比《夜宴》、《黄金甲》的高调出征,杨紫烨的这部纪录片从入围到最后拿奖都显得十分低调,在颁奖礼上,她也是惟一用中文表达得奖感言的人,“感谢所有的抗艾英雄,还有所有支持我们的人。”在结束颁奖礼后,捧着小金人,她还是觉得意外,“我的本意并不是要拿什么奖,提名就是意外,更别说现在能拿奖了。”接受记者采访时,杨紫烨表示,“对于很多电影工作者来说,奥斯卡犹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金牌。作为一名华人电影工作者,我能得到奥斯卡的提名、拿到奖,是很大的荣誉。”但是杨紫烨不认为这是最大的艺术肯定。“如果因为我所拍摄的影片,使人们消除对艾滋病的误解,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推动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们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那才是对这部纪录片最大的艺术肯定。”
为拍纪录片卖掉房子
“我和摄制组成员到颍州地区这些孩子的家庭探访拍摄,张颖会长带领我们走访了多个村庄里多个受影响的家庭。当时刚好是冬天,采访过程中一幕幕的景象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刺骨的寒气,更加激发了我做这个影片的决心。”真正让杨紫烨下决心拍这部纪录片的原因,是她看到的这些中国偏远地区艾滋家庭孩子的真实现状。她告诉记者,为了拍这部电影,她甚至卖了和丈夫在美国定居16年的房子,毅然把家搬到了北京,安心拍片。“逝者已矣。我能做的,就是用镜头记录那些无助的孩子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伤痛,他们的愤怒,他们所受到的歧视,他们的无助和困窘,还有他们强烈的生存愿望……”这部纪录片拍摄期长达2年,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之前,《颍州的孩子》就已经获得了2006年美国华盛顿电影节Silverdocs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
《颍州的孩子》六月公映
“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艾滋病人和艾滋病孤儿,都不应该因此而失去尊严,他们完全可以象健康的孩子一样有尊严地生活”,这就是杨紫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本意。现在笼罩在奥斯卡的光环下,她最担心的就是大家只看到了奥斯卡的光芒,而没有看到她的本意。据杨紫烨透露,之所以这部影片能够拿奖,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是用我的心灵在拍摄这部影片,现在看来,我的真情打动了评委和观众”。据中国内地发行方透露,《颍州的孩子》这部纪录片已经开始积极运作中国内地的放映计划,希望能够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就能够和观众见面。杨紫烨导演表示,今后如果有好的机会,她也会亲自操刀拍摄电影故事片。
《颖州的孩子》简介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峻的真实的生活状态。高峻的父母因艾滋病去世,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也离开了人世。叔叔因怕别人的歧视而不愿收养高峻。在阜爱协会的帮助下高峻走入艾滋家庭,在那里开始了他短暂而快乐的儿童生活。但是,随着艾滋病的恶化,高峻又不得不再一次地离开……全片中不时穿插任楠楠、黄家三姐妹,这些因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的生活,家庭的贫穷与无力,亲情的冷漠与无奈,周围人的歧视与无知,自己的恐惧与无助……最终,高峻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渐渐走出艾滋病魔的阴影,快乐、自信而坚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