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27日电(记者吴宇 周解蓉)门厅墙壁上一行金光闪闪的字,标示出锦江小礼堂非同凡响的“身价”:“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此磋商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这行字的下方,一对新婚夫妻正在迎接参加婚宴的亲朋。
“我们年轻,过去只知道锦江小礼堂是上海重要的外事场所。来这里订婚宴时,才发现这里竟是中美上海公报的诞生地。这个意外之喜为我们的婚礼增添了隆重和喜庆的气氛,也很有纪念意义。”32岁的新郎巢华阳说。
巢华阳在一家保险评估公司工作,新娘沈洁就职一家健身服务机构。在这对新婚夫妻摆了15桌酒席的宴会厅的对面是会见厅。锦江小礼堂1998年改扩建前的“老样子”,被制成模型,静静地摆放在会见厅的一角。朴实严肃的建筑风格,对比眼前张灯结彩、觥筹交错的热闹场面,让人似乎感觉到历史之书正被快速地翻动。
“可以说,已有48年历史的锦江小礼堂,就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虽然35年过去了,但当年接待尼克松总统的往事仍历历在目。我希望中美两国的关系,就像举办结婚宴席的锦江小礼堂一样,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永远不老。”锦江饭店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邱焕锡说。
锦江小礼堂直属锦江饭店管理。35年前,邱焕锡24岁,在锦江饭店从事客房接待工作。1972年2月底尼克松访沪,就下榻在这座上海的“国宾馆”。
“当时仅美方就有300多人,接待任务繁重不说,关键是心情紧张。因为在尼克松之前,中国长期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立,中国人很少见到外国人,不知如何打交道,担心犯错误。”邱焕锡说。
邱焕锡回忆,尼克松原不打算在锦江饭店用餐,但饭店主动提供了菜单。没想到尼克松主动点了鲜菇蚕豆、炒明虾球、沙律拌鸡三道菜。每上一道菜,尼克松都称赞“很好!”,而且全部吃光。这让锦江饭店工作人员非常高兴。
邱焕锡拿出与尼克松的合影照片。这是继1972年2月和1982年9月之后,尼克松在1993年4月第三次访问上海时,特意和当年锦江饭店服务人员的合影。“我记得尼克松1993年故地重游时兴致很高。他在锦江小礼堂对众人说,‘中美关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邱焕锡说。
继尼克松之后,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上海时也选择锦江饭店下榻。而从1951年开业至今,锦江饭店已累计接待了近140个国家的35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其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来华访问的。
“现在不管接待什么样的外国宾客,锦江饭店都能应对自如。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当年接待尼克松的紧张与不安,已没有了。”邱焕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