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难得的好书 津门百姓谈《津门传家宝》https://www.enorth.com.cn2007-02-27 16:51
丁亥新春,贺岁书《津门传家宝》俏销津门,成为今年春节的一个亮点。据书店人员介绍,人们都把它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有人竟然一次买了40本。还有不少人把它与此前出版的《六百岁的天津》、《天津卫过大年》一起作为套书珍藏。连日来,本报文化部接到数百个电话,不同身份、年龄的读者从各个角度谈起自己对该书的认识和体会。这里选录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
像盘点自家珍宝
退休干部张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从事了一辈子文化工作,如今已是75岁高龄。
他在电话中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总觉得天津卫的事自己知道不少,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有好多东西还未真正了解,其中一些东西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像天津的小洋楼以及一些名胜古迹,不少书刊都介绍过,但都不像《津门传家宝》一书将这些文化遗产像对待自家珍宝那样加以盘点。正如本书顾问冯骥才在序言中所写的:“这遗产是我们为之自豪和自信的凭借,是我们乡情的支柱,我们每个人对它都有责任。”这样好书没见过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白领女士赵某说,她上了19年学,读过几千本书,像《津门传家宝》这样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书还不多见。它体现了筹划者和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书中每一篇文章都独立成章,而全书又浑然一体;每个章节中,起始处一幅大图片给人以宏观印象,文中穿插的小图片画龙点睛;特别是一些细节地方,处处都显示出编辑者的功力。就说随书附赠的那枚小书签吧,它十分人性化,给读者带来了不少方便。而“前世之宝,后世宝之”八个字,更是对全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书中还有好吃的
居住在南开区的一位家庭主妇,自称文化不高,平时很少读书看报。她说,这次偶然发现这本书,随手翻阅一会儿,居然很有兴趣。她说,她最喜欢书中有关“小吃”的那一部分。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天天见的,可没想到里面还有那么多的学问。听她先生讲,写这本书的人都是专家,看来专家就是有本事,写的东西让人读起来特别亲切。平时总听先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这回她要再加上一句:“书中还有好吃的。”
学生越学越爱学
河北区某中学初三学生冯晓庭说,爸爸在图书大厦排了半天队才买到这本书,一家人都抢着看。妈妈说他要准备中考,就别先看了。他偷着看了几页,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说,像前三节《中上古元界》、《八仙山》和《古象》中的内容,有些曾经在课本和课外书中见到过;但是,都没有这本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果历史、自然、地理等教科书都能编得像《津门传家宝》这样,让学生们越学越爱学,那就不用家长督促操心了。
收藏家大开眼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说,他家中有许多名画和世人难得一见的资料照片。不过,有了这本《津门传家宝》,却令他眼界大开。他说,像书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风》画页和那幅《回民重刀武术》的照片,他就从来没见过。尤其是冯骥才亲自撰写的那篇介绍《醒俗画报》的文章,他认为这本书不可多得,不仅有阅读和欣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他说,这次有幸购得《津门传家宝》,等于又淘到一件价值不菲的宝物。
有了灵气和精神
红桥区读者南某、和平区读者李某,以及家住大港区和蓟县的几位读者也都对这本书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两年前冯骥才在《六百岁的天津》一书的序言中曾经这样写道:“一个城市一旦生养出这样的文化——形成了人的地域性格,这个城市便有了灵气,有了精神,有了真正不变的魅力。”如今,捧读这套贺岁书的人们,同样也有了灵气,有了精神。有位先哲说过,书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相信读过《津门传家宝》的人自会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