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河简陋的挖宝工具———镢头、绳子、碗和编织袋
本报记者 魏靖 摄
本报宝鸡讯(记者 魏靖)古人用“掘地三尺”来形容寻找者的坚定决心。扶风县一男子相信家中埋有“宝贝”,竟用3年时间,在自家窑洞里挖了两个深窟,寻找埋藏在地下的“宝贝”。
听人说家里有个藏宝窑
扶风县城关镇南后峪村位于县城以北,距县城有几公里路。今年47岁的朱天河家便住在南后峪村谢王垚组的沟边上,其他人家已在15年前搬到了沟上的新住址,只剩朱家孤零零地住在沟边。
朱天河家近一亩大的院子很荒凉,他的父亲1988年去世,媳妇离家出走多年,留下两个女儿。几年前,朱天河的母亲带着两个孙女到了远嫁山东的女儿家里,现在家中只有朱天河一个人。
“听说你们家有宝贝,你正在挖宝吗?”对于记者的问话,朱天河很干脆地回答“有”。具体是何宝贝呢?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朱天河说是“银圆”。他说,听村上老人讲,当年村里过队伍,有人将好多银圆埋在了他家院里的北窑里,埋得很深。他父亲当年在北窑里垫了半米多厚的土,不准人动。
不出远门 每天坚持“挖宝”
家里实在太穷了,盖不起新房。2004年,朱天河动了“挖宝”的念头。北窑面积不到10平方米,2005年夏天下大雨,已经挖了14米的深洞因为进水塌了,他不得不选新地点。朱天河说,他用斧头敲地面,能听到地下有一种“铃声”,从有“铃声”的地方向下挖,“宝贝”就在下边。
2005年秋,从开始挖第二个洞起,朱天河就没有出过远门。他的劳作很有规律,早上8点吃过早饭,就开始挖,下午2点吃过午饭后一直挖到晚上8点,9点休息。家里没有电,照明用的是一盏油灯,陪伴他的惟一电器是一台收音机。那是他花10元钱在县城买的。干活之余,听一会儿秦腔是他最惬意的事。
他曾一次连挖了8天8夜
朱天河的干活工具很简单,一个小镢头,一条绳子,一个编织袋,一个碗。为挖宝,他穿烂了3双鞋,用烂了3个碗;为挖宝,他曾经一次连续挖了8天8夜。挖不出来宝怎么办?3年的时间不就白白浪费了吗?朱天河非常自信:“我不信挖不出来!我挖的方位对着呢,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能挖出宝贝来。”挖土太累了,家里太穷了,挖出宝贝穷日子就结束了,就可以和其他人一样盖新房了,这个念头一直支撑着他挖下去。
昨日,记者看到了“藏宝窑洞”,窑洞已经摇摇欲坠,里面用木头顶着,地面上有两个直径约1米的洞,洞口上铺了木板。朱天河说,他是用绳子量的深度。
新土在门口堆成三个大土堆
春节期间,朱天河暂停挖宝。他说,进入二九以来天太冷,暂时停下了,过了十五之后继续挖。第二个洞现在已经挖了27米,再挖两三米就能挖出“宝”来。他相信“宝贝”就在下面。朱家门前堆的3个大土堆,便是他3年来辛勤挖掘的成果!
据南后峪村谢王垚组组长席某讲,村里人从沟边搬上来已经15年多了,几乎没有人去沟边,谁也不知道朱天河整天在干啥。春节前村里还给他100元慰问金。村里有人说,几个在沟边放羊的老汉说,朱天河家有个宝贝窑,让他慢慢挖,他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