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合肥市启动滨湖新区建设。与之相呼应,位于巢湖之滨的包河区提出,“坚持因湖作为,打造‘安徽浦东’”。此语一出,众人瞩目。
2月18日,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亲临滨湖新区,把新春的祝福与慰问送给该区广大干群。
拥有48万人口的包河区,2005年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全省县区之首。面对成绩,包河人深感自豪,也备感压力,他们积极寻求新的突破。这时,合肥市建设滨湖新区的战鼓擂响。“省市共建滨湖新区”的决定,将包河区推上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考验催生动力,挑战激发潜能。面对难得的机遇,包河区顺时应势,果断地作出打造“安徽浦东”的决定。
“把包河区建设成‘安徽浦东’,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区委书记贺懋燮说,16年前的浦东和现在的包河区有诸多相似之处。从战略定位上看,当年浦东开发是国家战略,而开发建设现代化滨湖新区,也已上升到省市共建的战略高度,承载着促进合肥跨越发展、安徽奋力崛起的战略任务。
从空间上看,浦东位于东海之滨、黄浦江畔,而包河区位于巢湖之滨、淝河之畔,是合肥通江达海的门户。浦东因江海兴城,包河区因河湖创区。“但是,打造‘安徽浦东’,不是在短期内建设成浦东那样的规模,而是要秉承浦东精神,借鉴浦东模式,让滨湖新区像浦东那样海派现代、时尚前卫,矗立在巢湖之滨,崛起于大长三角地区。”
踩着合肥市建设滨湖新区的鼓点,包河区手握“滨湖、汽车、包公”三张牌,投身于建设“安徽浦东”的大潮中。
立足于极具优势的汽车产业,该区着力构建“江淮车谷”,发展工业经济。他们主动“联姻”,与江汽集团结成紧密型战略合作联盟,建立经常性的协调和议事机构,拉开了深度合作的序幕。区财政则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江淮车谷”建设。同时,以包河工业区为主平台,以常青、骆岗、义兴、大圩四个汽车配套项目集聚区为四翼,全力打造汽车产业发展平台。目前该区汽车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汽车企业总数达到1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2006年产值80.1亿元,产值接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一半。同时,该区深挖包公故里这一文化资源,不断开发其旅游观光、商业品牌等多重价值,全力向“文化名区”冲刺。
在积极建设滨湖新区过程中,包河区勇当新区建设急先锋角色。他们争取合肥市支持,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滨湖规划展馆,借势打造“注意力”;组建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设立滨湖法庭和滨湖治安办公室;开通滨湖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全力以赴,跟进服务,滨湖建设大大提速。”作为滨湖建设的亲历者之一,区委宣传部部长张生告诉记者,该区曾于10天内完成滨湖新区启动区36.7万平方米拆迁任务;完成重点工程等拆迁10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七成左右。
对于分秒必争的包河人来说,时间流逝得似乎格外快。但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致力建设“安徽浦东”的包河人收获了串串硕果:去年该区城区经济呈现出迅猛增长势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引进市外资金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五项重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县区中勇摘桂冠。其中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78亿元,增长24.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增长59.4%;引进市外资金48.5亿元,大幅超额完成合肥市下达的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0元,增长12.1%。(方秀、李爱文)
来源:
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