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05版)奋斗20年 “歼十”喜获特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昨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经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院士因此成为我国第十位摘得500万科技大奖的大师。此外,还授予南京大学的闵乃本等人的项目“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和香港大学的支志明的项目“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2项成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这一奖项空缺3年后第一次有人问鼎。授予“结构拓扑优化中奇异最优解的研究”等27项成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另外,一项专用项目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地面机械脱附减阻仿生技术”等55项成果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此外,“歼十飞机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先进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等20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马铃薯综合加工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开发”等220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英国化学工程学专家马丁·阿特肯斯和瑞典生物医学专家英格玛·恩博瑞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据新华社、北京晨报
科技大奖·分析
“板凳要坐十年冷”
75%以上的项目经过5年以上的科研攻关,37%以上的项目经过15年以上的长期研究……27日在京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审结果,再次印证了科研工作者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良好学风的重要性。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成果大多是长期研究的结果。“很多获奖项目的课题组在选准研究方向后,坚持不懈、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做出重要的学术成果,获得了国内、国际学术界的共同认可。”据新华社
科技大奖·人物
李振声: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昨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李振声说,计划将这次获得的50万元个人奖金全部捐给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为学生成才助一臂之力。根据有关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李振声生于1931年,山东淄博人。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李振声1990年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中科院院士。他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李振声育成的以小偃6号为代表的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
女儿眼中的父亲
“从不浪费粮食”
在女儿眼中,李振声既是一个平易简朴的父亲,也是一个慈爱严谨的父亲。“他自己非常正直。工作上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生活上非常朴素,从不挑食,绝不浪费粮食。”李滨是李振声的二女儿,一直在李振声课题组工作,一家三口也一直和李振声住在一起。“他在家里常常是写东西,也就吃饭的时候交流,讨论工作基本是在单位。”
“父亲今年76岁了,已经从中科院副院长的职位上卸任,他不会玩牌、不会打麻将,就是看看电视,散散步,常常爱去小麦育种基地走走。”记者问到李先生的爱好时,李滨毫不犹豫地说:“毛笔字,一有时间就写。”
学生眼中的老师
“和蔼可亲、思想开明”
作为李振声的接班人,博士研究生童依平对自己的恩师满怀崇敬之情:“对待科研工作,李先生一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十分关心学生的研究进展,总是主动与学生交谈,交换研究思路。”
童依平给我们讲起2006年元旦去老师家拜年的情景:李先生利用我们去给他拜年的机会,精心挑出许多人生格言,亲自念给我们听,每念完一条又给我们讲他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童依平说,当先生读到陈云那句“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时,反复对我们说:“搞科研,甚至把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花在调查研究上。这样得出的结论才算是水到渠成。”
老人眼中的奖励
“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春节前的一天,李振声所在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召集几家媒体的记者与李振声座谈。“李先生昨晚加班到很晚,今天早晨5点就起床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主要科研成果介绍。”座谈会主持人话音一落,会议室掌声四起,76岁的李先生起身向大家拱手,脸上微微泛红。小偃6号的成功,让李振声声名鹊起,各种奖励接踵而来。谈到这些,李振声只是淡淡的一句:“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综合新华社
四川获奖总数居前列
本报讯(实习记者陶玲)“歼十飞机工程”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好消息传来后,昨日记者更是从四川省科技厅获得好消息,昨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四川省24项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总数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获奖数量前列。四川省获奖的24项科技成果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
捷报传来庆功会迎功臣
昨日,从在京召开的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歼十飞机工程”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捷报传来大快人心!记者同时获悉,参与歼十飞机研制的6名成都功臣在京见证和分享这一盛大荣誉后,将于今日下午返回成都。今日下午2点半,我省有关部门将在双流国际机场举行庆功会,为赴京领奖的6名功臣与专家特别庆贺。
据成飞集团有关人士透露,6名功臣中,有4名来自成飞集团,分别是成飞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荣怀,原总工程师薛炽寿、主管工程师许德和试飞员雷强,另两名专家来自成都飞机研究所。“歼十飞机主要是成飞集团承担制造的,业界也有句口号是‘歼十飞机’成都造!”成飞集团宣传部一位人士在电话中说,“我们是今天下午从网上获知了这一天大喜讯,整个成飞集团一下沸腾了,真让人欢欣鼓舞!”
“歼十战机———一航成飞造,这是我们的骄傲!”一位已退休的成飞老设计师激动地告诉记者:“歼十飞机获得如此大的科技奖励是大家共同奋斗、努力的成果,为歼十飞机付出20年的艰辛是值得的”。
去年12月29日,中国一航自主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歼击机———歼十飞机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歼十飞机横空出世,代表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里程碑式的跨越。
记者杜成实习记者陶玲实习生李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