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内地的电影产量预计将达到300部,仅次于印度、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四位。昨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与上海交大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编撰的2007年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披露了这一数字。
但专家表示,中国电影业仍然存在增长粗放的大片危机。
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8月上旬,审查通过的故事影片已经达到190多部。到2006年年底,电影故事片审查通过的生产总量将会接近或者超过300部。年度故事片生产量2003年是140部,2004年为212部,2005年为260部。
目前电影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年产量,印度为800多部,美国近600部,日本350部左右,法国200多部,中国香港不到60部,韩国也在60部左右。总体来看,电影产业发达国家的电影产量仍然居高不下,而中国电影产量排在世界第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介绍,在每年进口30部左右大片的前提下,国产电影票房连续三年都占市场份额的50%以上。同时,中国电影还创造了19亿元海外票房和版面收入,在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当中也是极其稀少的。
但尹鸿仍指出中国电影业目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之所以每年国产电影占50%以上的票房,很大程度依赖于两部以上的超级大片。”他介绍,超级大片去年不但在国内的满意度继续严重下降,最近在海外市场也严重受阻,导致中国的超级大片面临深刻危机。
此外,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电影市场规模过小、消费环境不好和体制不顺等原因也制约着中国电影的发展。
我国居民文化需求满足度不足1/4
“尽管中国文化消费总量在‘平稳增长’,但是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中国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文化消费真实现状。
蓝皮书主编张晓明介绍,按照现阶段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中教育支出占50%计算,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为4685亿元左右。但是,一个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以上的13亿人口的大国,文化消费总量在4000亿至5000亿元之间不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专家分析,在消费层面中国城乡之间特别是不同阶层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同时,由于中国文化市场开放程度过低,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最终导致有效供给短缺,真正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尤其缺乏,使得潜在需求得不到开发,已形成的有效需求也不能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