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微尘”在印度洋海啸、湖南水灾、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时期数次向灾区捐款,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大家都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她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同时大家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微尘”已成为青岛市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当选为2005年“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并荣获中华慈善奖。
“微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体,是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也是展现社会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微尘”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包含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微尘”精神是建设“文明山东”的成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宣传“微尘”精神,对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之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进行过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两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
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的时候,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默默无闻、不图回报的“微尘”,在青岛愈来愈多,由一个人发展成一个爱心群体,由一个群体成为一种普遍风气。“微尘”,已成青岛的爱心符号,如今在青岛,从城区到农村,大街小巷里,几乎每一本募捐册上都能看见署名“微尘”的记录,几乎每一个募捐站旁都会听到“我叫微尘”的回答。
十元、百元,甚至万元,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上一页][1][2][3][4][5][6][7][8][9][1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