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广东电信一位高层处证实,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经就固话业务签署了互不介入协议。北京电信某固话业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知道的消息是,在对方地盘里,现有已发展的固定电话和小灵通客户还会继续维持,但是按照协议规定将不再发展新的用户。
消息传出,有人感叹,在中国电信与网通的一纸协议下,固话南北竞争成泡影。诚然,早在2001年,坊间即热望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实现中国电信和网通捉对厮杀的愿景,消费者以便能从中渔利。孰料,中国电信和网通经过一番暗送秋波后,忽然握手言和,并签署了所谓的“君子协议”,消费者等到最后等成了透心凉。
在世人的瞠目结舌下,中国电信和网通出其不意地结成了“互不侵犯同盟”,不管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对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个糟糕的消息。中国电信和网通越喜形于色,消费者就越应保持警惕;中国电信和网通越表现得心照不宣和相安无事,对消费者的潜在性伤害就越不能忽视。众所周知,垄断的天敌是竞争,要打破垄断业一枝独秀的坐大之势,分割垄断巨头,注入多元的竞争主体是最好的方式。竞争主体的竞争越充分,越能体现市场经济的精义,也才越有利于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客观上对消费者也是重大利好消息。而如今,原来是竞争主体的中国电信和网通突然偃旗息鼓,并且“喜结连理”,这种自私的行为换取了表面的宁静,牺牲的却是中国电信业的长足发展,更顺带拉上消费者来“陪葬”。
以双方的合作内容为例,双方约定,停止在非主导区域发展新用户包括传统固话用户,大灵通、小灵通等无线市话用户,宽带用户,呼叫中心等所有类型客户。近年来,小灵通的面世,堪称搅动通讯市场的一大鲶鱼,在物美价廉等各种压力下,手机资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调,固话当然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面对此起彼伏的取消固话月租费呼声,中国电信势必会承担一定压力。最关键的是,中国电信和网通曾经发生多起连绵不绝的明战和暗战,双方为抢得更大的蛋糕往往变法子取悦用户。如今按照约定,仅就双方将停止在对方领域发展公众用户这一项而言,受益最大的无疑是中国电信和网通,受损最大的必然是消费者。
据《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仅在2006年上半年6个月的1370亿元收入中,税后净利润就高达302亿元。相比之下,全世界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没有一个超过10%,而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利润率仅为1%。中国电信死抓住月租费不放手,手机单向收费长达10年无进展……这些劣迹在公众的口水抨击下为何不能消失?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的利润为何以惊人的速度攀升?一言以蔽之,垄断背景下的强烈的利益驱动使然。长期以来,公众对移动与联通的“双寡头”垄断痛心疾首。如今,中国电信和网通的携手互惠,不能不让人担心新一种“双寡头”垄断又将诞生。
2月28日《中国证券报》提供的两个细节更能说明问题。一是,2006年全国查处通信价格违法案件同比上升65.59%,成为新增价格违法案件最多的领域。二是,在香港,其弹丸之地却有5家服务商,难怪人家的服务好。两点可以归结为一个主旨,竞争越充分,竞争主体越多,竞争主体才越有可能对消费者表示足够的忠诚和完善的服务,相反,由于竞争对手少,并且监管缺位,在垄断的荫庇下,垄断巨头们总不拿消费者的怨言当回事,而是恣肆把消费者当作唐僧肉。
当年,国内多家彩电企业会师深圳,推出了所谓的“彩电厂商价格自律联盟”,以此试图来维护彩电的高企价格。结果难免自取其辱——联盟逐渐土崩瓦解。审视中国电信和网通的互不介入协议,或多或少有些联盟的意味,出发点与彩电联盟异曲同工。互不介入协议究竟能走多远?将遭遇什么样的命运,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