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国排协在北京公布了新一届中国女排的18人大名单,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老将主攻手张越红的回归,两名年轻二传魏秋月和韩旭的首次入选,以及张萍、楚金玲和李姗三人的落选。
这份名单在二传和接应两个重要位置上都有非常大的变化,而在距离08年奥运会仅一年半的时间里做出如此巨大的调整,令媒体和球迷都非常震动。
在过去的2006年当中,中国女排集中在一起共300天,其中集训200天,比赛100天,参加了六次国际大赛共52场比赛,战绩为45胜7负,其中在最重要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和世锦赛上都排名第五。在大奖赛总决赛与意大利队的比赛中净负27分,为史上从未有过;在世锦赛与巴西队的比赛中打出了12-25的历史最差局分。
依照上个奥运周期的成功经验,2005年为调整年,2006年应该为提高年,这样才能为07年巩固年打下良好基础,然而以上数据已经说明中国女排在2006年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说明中国队出现了问题。经过亚运会后两个月的深刻反思,队委会认为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球队的新老更替存在问题,综合实力呈下滑趋势。队中一些队员能力下降,老将比重偏大,由于新老衔接不好,在比赛中过份倚重老将,而对新人比较苛刻、缺乏耐心,因此主要是以老为主的战术,创新不够,趋于保守。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排协对于中国女排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成长规律的判断出现了偏差,认为奥运在即,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老将仍然还可以担当重任。然而从中国女排历史上的数据来看,孙晋芳、张蓉芳27岁退役,郎平25岁退役,曹慧英26、7岁退役,赖亚文由于当时女排处于困难时期,一直坚持打到28岁,但明显状态已经大不如前。这些都说明中国女排队员的成长是有其特殊规律的,由于之前认识出现了偏差,导致2006年成绩下滑,这些通过失败得到的认识是刻骨铭心的。
而在客观上,放眼国内,可供国家队选择的一线后备力量并不多,在84、85这个年龄段存在断层,这也使得主教练陈忠和不得不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第二,国家队伤病普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训练。在中国的训练体制下,已经习惯了大运动量下才能出成绩的队员并不能适应减量调整的方式,在没有大运动量训练的保证下,队员很难在比赛中表现出原有的水平。
第三,中国女排的风格特点出现偏差。长期以来,全面快变、攻防平衡,集体战术是中国女排的风格,但在去年的比赛中,出现了主攻王一梅作用凸显的问题。在世锦赛上,王一梅多项数据都排名世界前三,个人得分204分,比两名副攻的得分之和还要高。这是在冯坤、周苏红受伤的情况下,很多战术打不出来的无奈结果,需要引起警惕。中国女排今后仍然要强调整体,在综合实力很高的情况下再推出明星。
在世锦赛上得分前两位的分别是土耳其和德国选手,但两队最终只排名10、11位。之前拥有超级明星芭芭拉的克罗地亚女排在球队战绩上也很一般。而公认的强队巴西队则是一支综合实力突出的球队。因此可以看出,一支球队取得优异成绩单凭一个球星是不够的。
除了中国队目前存在的问题,徐利还分析了目前中国女排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球迷期望高、奥运任务重、球队现状困难,国际竞争激烈。
目前中国女排的潜在对手增加了,欧洲球队大幅度进步,女排格局重心已经偏向欧洲。中国队原先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外乎巴西、俄罗斯、意大利、古巴、美国,而在去年的世锦赛上,塞黑异军突起,在三四名决赛中竟然3-0轻取意大利。德国、荷兰、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受益于国内职业化进程的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世锦赛上,中国队就先后输给了德国和荷兰。
而在一流强队中也出现了俄罗斯、巴西和意大利稳中有升,中国、古巴和美国存在下滑迹象的趋势,第一阵营开始出现分化,三强有拉开差距的趋势。在2005年,中国女排共打了46场比赛,输了7场,其中与巴西、意大利和美国交手13次,6胜7负;2006年52场比赛同样输了7场,与俄罗斯、巴西和意大利队交手8次,3胜5负。近两年均呈现胜少负多的情况,而在05年对意大利、06年对巴西则出现全负,绝对下风的情况。
以上种种问题说明,中国女排面临非常严峻的现实,因此队委会此次统一认识,痛下决心,在此次人员调整中做了大的变化。切实解决队伍老化问题,更新训练观念,科学安排510天,在08奥运前誓死一搏。中国排协在清楚认识问题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女排的优势和长处,将继续调动协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女排备战奥运提供保障,面对奥运仍然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