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黄金长假也是聚会的黄金时刻。见见老朋友,会会老同学,联络一下感情,顺便,再展示一下现在的自己有多光鲜。相信每个人在赴约前都会仔细收拾自己一番,“金装”上阵。但出门前请切记,不是拎个新一季的LV包包就叫时髦,不是戴个欧米茄就跟邦德一样有型了,适合自己才能扮靓自己。
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也很老套,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女孩,希望能进入时尚界最负盛名的某杂志社工作。然而当她幸运地成为主编米兰达的私人助理之后,她才发现,这间充斥着Prada、Gucci、DIOR,甚至把HERMES的纱巾当面纸的办公室里,外表的奢华下掩藏着生活的空虚。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士,发出两种极端的声音比较引人关注,一种声音是大肆惊叹斯特里普华丽的演技,一种声音则是抨击影片对时尚界描写的肤浅无聊。持第一种观点的大多数是对时尚一无所知的电影小白,持第二种观点的则大多是时尚界的编辑们,认为电影无端的曲解了时尚界的繁华。不过我想绝大多数走进影院的人,并不是抱着学一场人生哲理而来,而是冲着片中那大大小小的品牌,流光溢彩的华服。
虽然平凡的白领们,不一定要“精深”到知道LV的包线脚有几分间距,明白Versace的发展历史,但是一点追求时尚的态度还是要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走在时尚前端的机会,但至少也不能被整个人群抛弃吧。我觉得那些还穿着松糕鞋在公司走来走去的人,但凡看到片中小助理临阵换鞋的镜头,多少会摩挲双脚,觉得有些不自在吧。
中性篇 《魂断蓝桥》(1940年,导演:MervynLeRoy)
如果说中性风是这两年选秀节目带来的产物,多少有些言过其实。正如张爱玲说,时尚不过是六十年一轮回的产物。早在40年前,费雯丽就给所有的女星定下了一个标准,片中罗依将自己的军用风衣披在玛拉的肩头,硬朗的翻领反衬出玛拉格外娇柔的面庞,从骨子里透出了坚实的优雅冷艳。自此以后,费雯丽在夜色中的风衣背影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形象,而中性不过是美艳气质选择的一种散发方式。
所以说知性女们与其费心费力地去探寻中性风,实在不如捡一件经典的风衣来得划算。风衣的设计灵感原本就来源于军用外套,右胸前那额外的一块护胸源自一战英军战壕大衣中用来抵挡步枪后作力的护垫;而腰带上的D形环最初则是士兵用来挂置武器的;肩章,双排扣,无一不是高级将领的装饰……如今,这些设计轮回不息地出现在每一季的风衣设计上,在衣柜里放上一件经典版型的风衣,是永远不过时的最保守选择。
古典篇 《花样年华》(2000年,导演:王家卫)
不过是七八年时间,人们或多或少已经淡忘了苏丽珍和周慕云的爱情纠葛,但是还好,应该没有人会忘记张曼玉在其中穿着一件碎花的旗袍,缓缓走过寂静的里巷,艳惊四座的样子。张曼玉在片中从头到尾都着旗袍亮相,20多套旗袍的花色布料各有巧妙,有小碎花,有素面,还有小杠条纹。纤细合度的剪裁,令张曼玉匀称的身材显得更为玲珑有致,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如果说晚装小礼服是西方女士的门面,一身旗袍则是东方女子的压箱底物件。旗袍不是每天都能穿着招摇过市的服饰,却是沉入历史的经典造型。不得不承认,张曼玉的一部《花样年华》让旗袍重新找回了人们的认可,如果你想在新年里标新立异一把,其实不妨像张曼玉那样,捡起一身旗袍在镜子前前思后量,再拎上一个碎花小手包,缓缓出了门。
不过,需要友情提醒的是,张曼玉在电影《花》中的旗袍属于高领、圆襟、十字袖、过膝设计。领的设计高度是根据颈项的长度来决定的,但若是平常穿着,领位不宜太高,不舒服呀。
男性篇 《欲望号街车》(1951年,导演:EliaKazan)
说马龙·白兰度开创了电影史上的一个时代,多少有些言过其实,但说马龙·白兰度开创了一个时尚的时代,却没有多少人否认。时至今日,1951年马龙·白兰度在《欲望号快车》里身穿紧身T恤的样子仍是史上最经典的明星造型之一,最重要的是,一向被人们当作内衣来穿着的白色紧身T恤迎来了出头之日,人们也第一次发现紧身T恤可以使男性如此性感,也让白色T恤成为男影星们永远的流行服饰。
一件白T恤一件灰夹克一条牛仔裤,这就是马龙·白兰度带给人们的经典造型,甚至还在领口的地方留有汗渍,可就是这样的一身行头不仅让片中的女主角神魂颠倒,他更是在上世纪50年代颠覆了以欧洲绅士为美的唯一审美观。不过这一身行头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便模仿得了的,在你穿上紧身T恤,套上夹克衫之前,先照照镜子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说得过去的身材,否则就实在是有些对不住这电影史上的经典时刻了。
送碟乱炖
新年要有大杂烩才比较热闹。无论大家出于什么目的,或与谁同看,希望能在下面这锅送碟乱炖中找到自己和对方的喜好。akira
《巴黎墙上的猫》
(ChatsPerchés,2004年)送给喜欢回顾政治八卦的人
别看封面上的猫表情滑稽,这大抵是这些片子中骨子里最严肃的一部。这只黄猫原本只是一群匿名艺术家在巴黎墙头的涂鸦,却被导演ChrisMarker慧眼挑中,成了平民政治观点的代言人。通过猫眼看巴黎,看法国,看世纪之交时的政治事件:竞选、游行、丑闻……ChrisMarker光怪的影像手段,为本片的政治八卦覆上了更富想象的色彩。《父辈的旗帜(宽屏版)》(FlagsofOurFathers,WidescreenEdition,2007年)送给正在幸福生活的人
有时候人们很难明白那种经过诸多考证而成的作品背后蕴藏着的艰辛,就像未经战事也无法体会个中滋味一般。与其说电影出色,不如说是出色的小说找到了合适的代言人。有人说电影伪善,希望那不过是故作高深的评价而非对人性的失望。另外,此片的姊妹篇《来自硫磺岛的信》(LettersfromIwoJima)也可一同欣赏,不过,值得深思的仍然是,谁又能公正客观地评述战争呢?
《古都北京》
(TheAncientCapitalBeijing,2006年)送给只知道哈韩哈日的人
与其在课堂上猛灌枯燥的爱国主义教育,老师们不如给小朋友们布置假期回家看碟的功课。围绕着北京这座古都而展开的19集的内容———北京的起源、建立、设都、发展、解放———浓缩了几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艺术和科技。随画面流转、跟解说徜徉,远比端坐课堂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更容易被感动和激励。
《录取通知》
(Accepted,2006年)送给娱乐至上的人
最后,并没有那么多的经典需要回顾,没有那么多的深刻值得冥想,也没有那么多的奖项赞美需要考虑。假日期间最好的消遣,就是坐在电视机前,不动脑子。比如《录取通知》,看那群年轻人为了一个谎言而不得不编织更多的故事,造假造出一个大学,这似乎有些浪漫过头,但那又如何呢?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的梦想,那难道不该是新年最应保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