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3月1日电(记者 范迎春)由东北农业大学历时多年培育出的“东农冬麦1号”冬小麦新品种,日前成功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正式评定。据了解,这是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培育出的第一个适合于北方高寒地区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
主持这项研究的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小麦育种专家佟明耀介绍说:“东农冬麦1号”的冬小麦新品种是在冬季漫长、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的黑龙江省培育出来的。它博采世界上一些强冬性小麦家族的优良性,通过多年组配、杂交形成了“体质”更强壮的新支系。
2003年~2006年,“东农冬麦1号”在北纬47度左右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饶河县等地进行示范生产,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性和稳产能力,在纯自然的条件下能够安全越冬,返青成活率平均达到85%以上。2005年黑龙江东部发生严重春旱,当年“东农冬麦1号”30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260公斤,而试验区当地春小麦平均亩产仅100公斤左右。
饶河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董广林说,试验种植中应用了垄沟双行播种、大豆套种等保护性栽培技术,有利于防风积雪和增温保墒,增强了小麦越冬的安全性。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魏湜介绍说,正常条件下冬小麦单产要高于春小麦30%以上。黑龙江省目前春小麦种植面积500万亩左右,如果能够通过种植冬麦增产30%,相当于增加了150多万亩耕地;按照目前春小麦正常年份的平均产量200公斤计算,可以直接增加产量30万吨。以目前的消费水平,30万吨粮食可供300万城市人口食用一年。
“九五”期间,农业部曾经组织了“冬麦北移西延试验示范开发项目”,当时主要是对国外引进的一些品种进行试验种植,但是最终没有筛选出适合于北方高寒地区种植的品种。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佟明耀教授也参加了当年的课题组,1993年带着遗憾和不甘心退休之后,他投入全部身心把试验一直坚持下来,经过10余年努力终于成功培育出“东农冬麦1号”。
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两大大豆主产区。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不仅可以提高粮食产能、增加粮农收益,还可以通过麦豆轮作解决大豆种植的重迎茬难题。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品种科科长王宪国说:“通过正式评定后,我们将加大推广力度,让新品种早日见到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