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孙闻蔡敏)中国科学院在此间宣布,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位于合肥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1日在合肥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竣工验收。
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和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带领的验收委员会宣布:该项目全面优质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该装置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处于国际同类装置领先水平;为中国全面参与即将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验收委员会认为,这一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率先在中国成功建成,整个实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装置主机及其重要子系统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经全面、优质完成。
能源问题是关乎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人们将希望的目光寄托在可控热核聚变上。控制核聚变,就是让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得到约束,像太阳一样温柔平和地长期释放——实现核聚变发电,这就是EAST的终极目标。所以它被人们称为“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该项工程于1998年7月由国家计委正式立项,2000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国家投资1.65亿元,由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承担。
该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自主发展了65项关键技术和新技术,创造了多个国内乃至国际第一。等离子体所自主生产了EAST所需的总长度达35公里的大电流铠装电缆超导导体(CICC),这不但使得中国的CICC制造技术处在世界先进行列,产量世界第一,同时创造性发展了一整套大型超导磁体制造工艺,全面提升了中国大型超导磁体设计、制造和综合实验测试能力。
EAST的成功建设也得到国际聚变研究专家的高度极高评价。《科学》、《自然》杂志的记者曾专程来访,并对EAST进行了长篇报道。由29位国际聚变界权威人士组成的国际顾问委员在评价意见中指出:“EAST是全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全世界聚变能开发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与国际同类实验装置相比,EAST是使用资金最少,建设速度最快,投入运行最早,投入运行后最快获得首次等离子体的先进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非圆截面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团队在大型超导磁体的设计、制造、超导磁体性能测试、精密加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独立自主加工制造了超导托卡马克所有核心部件和绝大多数的关键设备,其自主研发部分大于90%,实现了EAST装置的安装调试运行放电一次成功。
专家预计,从EAST到真正的“人造太阳”,至少还要有50年甚至更长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