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报道,从昨天开幕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即将在今年内启动全国古籍普查。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此次古籍普查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也是百年来我国首次对存世古籍进行全面“清点”,此举对全面准确掌握我国古籍的数量、价值、分布、保存状况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古籍普查不仅涉及我国境内如国家图书馆、各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等公共机构,个人或私人收藏机构也在普查范围内。普查对象为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暂不包括如甲骨、简册、帛书、金石拓片、舆图等其他特种文献。国家图书馆将负责此次全国古籍普查的登记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白瀛周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由中央政府首次发布并统筹实施的古籍保护方案。
意见说,从2007年开始,用3到5年时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及民间所藏古籍情况;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古籍数字资源库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制度;改善古籍保管条件,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加快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员;进一步加强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
意见要求,建立由文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新闻出版总署、宗教局、文物局等部门组成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级财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古籍普查、修复、出版及数字化等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强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加大古籍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古籍保护的宣传。
新闻链接
古籍是指编纂、写印于1912年前的书籍。
古籍保护一般分为原本保护和再生保护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对古籍原本进行妥善保存和修复;后者是对古籍进行影印或整理,对古籍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转移保存和再揭示,通过开展出版、缩微和数字化等工作,使古籍化身千百,永久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