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招聘会场面火热
新华网济南3月2日电(记者张晓晶)春节过后,一些地方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又出现了火爆场面。这些招聘会看起来人山人海,红红火火,但真正从会上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多。“赶集式”的招聘会对学生来说犹如鸡肋,政府和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求职搭建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平台。
2月26日开幕的烟台市2007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有4万多名毕业生进场求职,200多名警察维持秩序。
更有甚者,去年底在河南举办的一场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上,汹涌的人潮挤倒了会场大门,挤得电梯也变了形。
招聘会的目的本来是为人尽其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但这种“赶集式”的招聘会且不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效果也令人怀疑。在这些招聘会中,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学生只能随着拥挤的人潮盲目投递简历,招聘和应聘双方难以交流。
当前,部分大学生招聘会染上了浓重的商业味。有的社会机构把组织招聘会当成了生财之道,不仅向用工单位收取展位费,还向学生收取二三十元不等的高额门票费。有的招聘会提前进行不实宣传,或请来一些并不招人的名牌企业到场助阵,营造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结果不仅浪费了毕业生的钱财,还伤了他们的心,造成不必要的就业恐慌情绪。
其实,大学毕业生更欢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市场细分的、小型的供需见面会,学生花费少,成功率又高。现在,有些用工单位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上面提到的烟台市大学生招聘会上,有的企业就把招聘地点设在了会场附近的宾馆里,不仅有利于双方深入了解,而且让人才有了被尊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