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温家街、锦什坊街和二龙路社区的居民习惯把每个月的27日叫做“双军服务日”。这个称呼持续了25年。
25年前,一个推着自行车,带着理发工具、修理管道工具箱,走街串巷为孤残老人理发、收拾屋子、修理管道的青年男子,如今“走”成了中年师傅,可大爷大妈、邻里街坊对他的称呼却一直不变,“双军”成了“统称”,也成为一种“服务他人、团结互助”行动的象征。
为民排忧解难从青年干到中年
25年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西城营业所的工人李双军刚刚24岁,他所在的团小组每月27日都到温家街和二龙路社区为居民义务服务,从修自来水这样的业务工作做起,他们掌握的本领越来越多,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广泛,修自行车,给居民理发,样样拿得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一支“全才”型义务服务队。
可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分队中的青年人慢慢地都调走了,服务队的重担就落到李双军一人身上。
一个人不要紧,只要嘴勤、手勤,眼里有活,为民服务照样做得有声有色、体贴周到。为了把握好时间,李双军和这两个居委会的主任商量,拉出了一个需要每月定期服务的居民名单,这些服务对象主要是孤老户、腿脚不便和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以及伤残军人,两个居委会共计十几位。从这以后,每到服务日,李双军便把单位的工作干完,骑上自行车,一家挨一家地送去服务。若赶上服务日那天,工作忙分不开身,或是户数多跑不过来,他就“搭上”当周的休息日。李双军这样一干就是20年,他因此对自己的自行车特别有感情,可是倍加爱护还是“累”坏了好几辆。
为方便社区老人
从水管工练成理发师
来水管跑水、水龙头关不严是老百姓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找有关部门修,有时一时半会还真解决不了。居委会就给李双军打电话。佟麟阁路81号院内井水管冻裂,自来水不断从井内往外流,流到院内就结成冰,井内也有不少多年积存的脏东西。修理时,李双军用手一舀一舀地把井内脏物淘干净,然后下去修理,当他把水管修好,满身泥水地从井里上来,居民们纷纷递上了水和毛巾,李双军说,那一刻,他的心是热的。居民们也早就被他不怕脏、不怕麻烦的精神感动了。
李双军说:“修自来水是我的专职工作,干起来熟门熟路,而理发,我却是外行。我学理发是被‘逼’出来的,居民们提出了要求,我就硬着头皮边学边剃,好在我服务的对象大多是老人,对发型不太讲究,这么多年下来,也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了,现在,年轻人也爱找我帮忙。”
锦南居委会有位老人吴怡雄,是一名伤残军人,下肢瘫痪,行动困难,李双军每月登门为他理发,老吴常说:“理发对别人来讲是小事,可对我这个不能动的人来说,就是生活中的大愁事了,自从遇上双军,愁事不再愁,这头发一长,我就估摸着双军该来了。”
宣西93号住着一位吕万春老人,也是李双军的固定“理发户”。前些日子,李双军几次上门服务,他都不在,第四次总算吕大爷在家,可说什么也不让李双军给他理发。老人说,双军这孩子长年累月为我们理发,真累坏了,我心里不落忍,所以故意躲开他,让他多休息一会儿。听到这些话,李双军眼眶湿了。居民们用他们的感激和爱护回馈着李双军多年的辛勤,也成为他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每月27日,在李双军的心里就是一个雷打不动的“法定”服务日,“五十岁知天命”,李双军感知到的“天命”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他说:“当我为那些孤老户、残疾人服务时,没考虑自己的辛苦和不容易,他们真正受惠的是这个社会的博爱和温暖,而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一个感谢的眼神,一句问候的招呼,足以让我们相互理解,相互鼓励。
魏谦龙露J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