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电
题:少林寺要念“和谐经”
——访全国人大代表、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中新社记者
杨强
“少林寺要想维持生存并发展壮大,只有通过我们的双手去创收所得,这完全符合中国的社会制度,也是一条必然的道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今天就中国少林文化的传承问题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释永信同时向本社记者披露,今年五月,河南省佛教协会将在登封少林寺暨商丘观音寺传授三坛大戒。
这一重大的佛教盛事,已于昨(一)日获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批复同意。
释永信于今天早间抵达北京,准备出席即将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安徽颍上人,一九八一年在河南少林寺出家,一九八七年成为少林寺住持,时年二十二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寺院住持。一九九九年,释永信正式升座成为方丈。
身为少林寺第三十代当家人,释永信对当前社会上一些关于少林寺的非议安之若素。
释永信说:“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基于对佛教的一种责任,对寺庙的一种责任。我们要保障僧团的生存,要保持僧团的内部和谐,更要将少林文化弘扬光大——传承了一千五百余年的少林文化,我们决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代黯然失色。”
论及佛教与和谐的关系,大和尚如是阐述:佛教是古代中西方国际文化交流的产物。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佛教能够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产物。
他认为,佛教有很多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有效地弘扬和发展佛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的自身的和谐。
大和尚说,少林是中国禅宗的祖庭,通过修行,能达到心灵的净化;而修炼少林工夫,则能够强身健体,少林文化的一禅一武,一动一静,对统一身心和谐是最有效的途径。“少林主张通过禅武修炼达到身心和谐,而人的身心和谐,健康是根本。”
少林文化被誉为中国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据释永信介绍,自一九八七年开始,少林寺就不断派出武僧团到国外演出,目前他们已经访问了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外设立有六个分院及十余个相关传播机构。有报道称,中国少林目前在全世界拥有“洋弟子”达三百余万之众。
对此,释永信表示,少林寺通过在海外建立一批分院,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弘扬和继承少林文化,这对少林文化在国际间的普及、交流和提高,促进民族和谐、人类和谐,大有裨益。
释永信表示,他打算在本次会议上提一些有关宗教界的法律地位及自身建设的建议。
(责任编辑:安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