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至14日,伴随着中国传统新春佳节来临的脚步声,本报连续7天在一版、四版两个要闻版,以导读加整版或半版文章并配以图片的形式,隆重推出了“于丹现象启示录”7篇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在央视解读《论语》心得而一夜“红”遍中国、其书创下全国销售纪录的非同寻常的“于丹现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
2月14日,本报在一版刊出启事,为让广大海外读者更好地了解《论语》、了解于丹、了解中华文化,决定联合出版《于丹〈论语〉心得》的中华书局向海外读者赠送此书,以此作为献给读者的一份新春礼物。
“于丹现象启示录”系列报道刊出后,除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被众多主流网站全文转载外,更在广大海外读者中产生了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响。短短几天,编辑部就收到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挪威、丹麦、瑞典、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读者发来的电子邮件、传真等600多件。这些读者中有留学生、访问学者、中文教师,有使馆官员、华侨华人、探亲老人,还有不少外国人士,他们中有年逾古稀的老者,也有十几岁的少年。读者们在来信中对本报以大量篇幅、浓墨重彩地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之举表示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并表达了他们对进一步弘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和思考,同时强烈期盼能尽快得到一本《于丹〈论语〉心得》一睹为快,其渴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心,殷殷可鉴,令人感动。为此,我们特从中选编了部分读者来信,将他们的心声传达给大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好
近来,你们刊登的“于丹现象启示录”系列文章,引起了当地华人特别是那些愿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华人的极大兴趣。印尼华文教育中断长达32年之久,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感兴趣的人实在是难能可贵海外版刊登向海外读者赠书这一消息后,很多华人纷纷致电我使馆,希望协助他们获得这本书。在此,我诚挚地希望贵报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赠送若干本该书。
——谢永辉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继承好,希望把老祖宗的东西系统挖掘出来,现代化、趣味化,为今人所用。
——汪先恩于日本顺天堂大学
我工作在美国普林斯顿东亚图书馆,每天都有大量的读者到我馆来借阅各种中文图书。如贵报能赠送《于丹〈论语〉心得》,会帮助美国东部华人更好更快地了解《论语》,了解中华文化。
——李光媚于美国普林斯顿
我目前在丹麦学习研究。我的研究领域是当代西方作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西方作家对处于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表示关注,也写了不少作品来体现他们对此现象的探寻和失落态度。他们的这种思虑正好和贵报推出的“于丹现象启示录”不期而遇。这说明了中西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相容共同态度。
——张喜华于丹麦
我是一个67岁的德国妇女,住在德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市,在这个城市有一所科技大学,我已经在那儿教5年中文课了。有很多德国学生很想学习中文,现在我约有40个学生。我很喜欢做这种工作。很想得到你们赠送的《于丹〈论语〉心得》。
——Eleonora SCHMID于德国
本人在日本东京一家IT企业工作,最近看了贵报的“于丹现象启示录”连载,很是感兴趣。“于丹现象”背后所蕴藏的中华文明的传播问题,非常重要,在海外更是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常立成于日本东京
尊敬的叔叔阿姨:你们好!看到你们人民日报海外版要向海外读者赠《于丹〈论语〉心得》的报道我很高兴。我是一名出生在德国的中国girl,今年15岁了。很想得到这本书。
——王昊熙于德国
在春节晚会上能看到于丹吗?
我非常希望有一本《于丹〈论语〉心得》,以加深理解我剪下来的贵报的“于丹现象启示录”7篇报道内容。我喜欢她的形象、她的讲话、她在众多不一评价面前的态度。谢谢于丹,谢谢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编辑们。
春节来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能看到于丹吗?
——方一如于日本大阪齿科大学
我旅居德国,是贵报十多年的忠实读者。最近读到贵报“于丹现象启示录”7篇系列报道,深受启示。于丹先生用朴实的语言、简单的例子、谈心得的方式,娓娓道出了国宝《论语》所含的博大精深的道理。在当今的文化氛围下,于丹先生这种平易朴实的文化传播方式,必将使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张颖于德国
我在海外教中文,时常涉及国学。只是我们这些在“文革”中度过学生时代的人普遍缺乏这些知识,尤其是当我去年开始尝试在海外中文学校给10岁左右的孩子们讲侨联推广的教材《中华字经》时,家长普遍反映太难,因为有太多的文史内容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提到《论语》时,就曾有身为工程博士的家长来问我:《论语》是怎么一本书?
——林希于德国柏林华德中文学校
从经典之作获得心境的舒散剂
近期,在贵报上看到了解读“于丹现象”的连续报道,深获启示。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深远影响遍及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更远播海内外。然而,对多数国人来说,正如我之感受,《论语》似乎只是学者仁人的典籍,而非老百姓可通传共赏的书刊。看了贵报的7篇报道,我不禁产生了对其如何解读《论语》,如何称之为“温暖心灵”的读物的好奇与关注。于丹教授将先贤的理论精华推及适用于当今社会个人,简单质朴的道理后蕴藏着深远和谐的为人处世之道,使我每看完一集讲座后便会久久地思考,对话自己的内心,抹除心灵的蒙尘,于是再抬眼时便天蓝地阔、花红柳绿。
——訾方于法国巴黎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我必读之物,看到贵报赠《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消息,我希望能获得一本,以作为在日留学期间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纪念,也为了从经典之作中获得心境的舒散剂。
——张贵锋于日本东京
我是一名正在英国访问的学者,感谢人民日报海外版带给我们国内外的消息。我也一直在关注“于丹现象”,人们渴望传统文化的滋养,国学的培养应该从小学抓起,提高民族的人文精神。
——张爱英于英国
我是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宿舍订了贵报,我坚持每天都好好看。
最近一直看贵报“于丹现象”的连载,我很感动。一般的中国人都开始解读古典了,这可是好现象。我准备将《于丹〈论语〉心得》作为我的日本学生的中文教科书,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张盛开于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
我是一个生活在挪威的中国人,职业是中文老师。我很想把孔子和中国文化介绍给挪威学生。你们能否寄我一本《于丹〈论语〉心得》?
——应明于挪威
我是蒙特利尔佳华(中文)学校的中文老师,也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忠实读者。我一直关注国内的事态及发展。自贵报报道“于丹现象”后,我很想翻阅《心得》,期望能遂愿。
——赵碧霞于加拿大
看到贵报关于赠送《于丹〈论语〉心得》的告示,十分高兴。我们这里电视看不到任何国内的新闻,全凭贵报送来的消息。如今贵报又要赠送书籍,令我们十分感动。
——徐景田于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