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岛历史民俗记录中,向来把元宵节当作最重要节日之一,有很多古老的民俗如放烟花、吃元宵、挂灯笼等,至今保留下来。不可避免地,一些饶有趣味的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观灯之俗宋代最盛
在海南百科全书中有如下记录: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元夕”。
生几个男孩挂几盏灯
关于元宵节,民国时期的《海南岛志》有非常有趣的记录:上元节,采田艾和米粉为糜(一种食物)敬祖,民间称为“做年”,当天晚上张灯结彩,各家所挂的灯数以当年这一家生几个男孩为准,外面人来,看哪家挂多少灯,就可知道这家生有多少男孩儿。上元后,还有游春活动,巧手的人们用纸制成舟车、楼阁、龙凤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有时还造灯塔,高达二三丈,周游街衢。
各地民俗更加精彩,如昌江女子于年节时竞打秋千,互唱山歌,民国后因战乱已无此胜举了。定安县俗:旧历大年,县长如有家眷在此,县长夫人须端坐大堂之上,受人民眷属参拜。民间新娶的媳妇,也在这天手持槟榔,站在门外,任往来妇女观看,新妇以槟榔待客。
官衙中彻夜火树银花
吃元宵的习俗一直盛行,据清朝《琼州府志》中记载,元宵有“群游放烟火环街出视,来祈一年平安,用糯米粉制成丸状,送给亲友和邻居食用”等民俗。明朝《正德琼台志》对放烟火和观灯的盛况有详细记载:海南元宵,郡人各张灯,巧奇百出,远近聚观,儿童走卒歌舞欢呼不绝,一片太平气象。
从正月十一日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迎接元宵节的到来。十五日晚最热闹,直到十八日晚,才撤下花灯,城门也开始关闭。官衙中尤其“特殊化”,彻夜火树银花。那时各种花炮品种很多,如剪火地鼠炮、花筒等。灯的品种也很多,如剪出人马放在灯内围走,叫走马灯。还有剪灯、花灯、纱灯、篾丝灯、蒺藜梅花球灯、媳妇莲花灯等。那些富贵人家子弟每夜群游,他们喜欢玩一种前轮滚灯,这种灯围径二尺,外扎竹筐,沿街滚转,里面的烛光却不动。街上还流行猜灯谜,灯上写着多种经书典故鸟兽花木等,暗中包含寓义,谁猜出灯谜,大家齐声喝彩。
十六夜,男子稍避妇女,彼此探视,叫走百病。村落流行作上元道场,希望庄稼获得丰收。
(本报记者 许欣 通讯员 林玉美 李浩波 陈继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