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熊争艳赵博张敏)从“空手而来学习领会国家政策”到“带来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提案和发言”;提案从比较细碎到具全局性、从局限于本职工作领域到关注社会方方面面……在资深的全国政协委员眼中,政协会议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已发生巨大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我来参加全国政协大会时,并不需要做细致准备或带什么东西,主要是来学习和领会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但现在却要广泛调研,提出建设性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人文学家李汉秋说。
迄今,李汉秋已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在过去的一年,为了提出真实反映社会现状的提案,65岁的李汉秋行走10多个省份、大半个中国进行调研。
同样是从第七届开始连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万彤,今年已64岁。在他眼里,政协委员们的提案质量已远超从前。
“以前,政协委员的提案主要是谈现象,比较细碎,而现在则是深入调研,提案更具宏观性、全局性、前瞻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资深委员们认为,政协委员们的提案主题广泛,内容深刻。已是第十次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哈孝贤说,作为医药卫生界的委员,他以前一直关注“看病难,看病贵”、医保等问题,现在,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委员对本职工作领域之外的社会热点问题也很关注,这次,他自己也带来了关于农村、农业、农民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提案。
万彤委员还特别提到,过去,以党派名义在政协大会上做发言的情况很少,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个民主党派都有机会做大会发言。
“在全国政协的大舞台上,中国民主党派的作用日益明显,这表明中国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制度日趋完善。”万彤委员说。
资深委员们还表示,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发言正广泛被执政党和政府关注甚至采纳,产生了巨大“实效”。
去年3月,由56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应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就引起了国务院和大运河沿线省市的重视,此后不久,国务院将大运河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像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
李汉秋委员说,政协委员的作用也正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每年的政协大会前,李汉秋都特别忙,不少人托他把自己的“声音”和诉求带到会上。
“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以高涨热情参加政协大会,提出关乎社会发展进步和民生改善的提案,相关问题相继获得解决,这个历程的背后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伟大变迁和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日趋完善。”李汉秋委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