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军旅女作家刘静创作的中篇小说《父母爱情》受到读者的喜爱;2007年初,她的军旅题材长篇小说《戎装女人》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再一次引起读者的关注。书中主人公某通信总站政治部主任、女大校吕师是女军人群体的一个代表,她的好朋友、通信总站门诊部医生江山,女下属通信总站女兵连指导员刘敏,在某军校读研究生的侄女吕一鸣,都以不同的角色登台亮相。
记者:在以往的军旅题材长篇小说中,女军人一般都是作为配角出现的,而《戎装女人》的主人公吕师则是通信总站的副师职女政治部主任。女大校吕师是怎样走进您的视野的?
刘静:吕师这个人物在我心里呆了整整12年,从开始那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到今天这个跃然纸上的军中女杰,她陪伴我走过了漫长的道路。12年前我曾编过一本叫《中国女将军》的书,书中收录的14位女将军几乎囊括了军中所有女军人从事的职业,但唯独没有从事通信工作的。而通信兵历来是女兵众多的部门,她们担负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我本人又是通信兵出身,所以,我特别希望通信兵里也出一位女将军。于是,这个名叫吕师的女人就浮上了水面。
记者:吕师是一个充满着理想和抱负的女军人,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她都是优秀的。成为一名女将军是吕师的理想,也是她父亲吕振堂及其吕家一家人的希望。为什么小说中让这样一个优秀的女人在仕途上越走越艰难,越走离将军的梦想越远呢?
刘静:我当新兵时,我们团里有女政委、女政治处主任、女组织股长,女宣传股长。她们都是大个子,都在1米70以上,而且身材很好,绝不臃肿。她们下基层的时候,如果凑巧赶到了一起,那种并肩而行、大步流星的架势,真可谓是雄赳赳,气昂昂,令人头晕目眩,心急气短。当时我面对她们时,常常有一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这不是被她们的气势吓的,而是被她们的帅气震的!直到今天,我回想起她们当年在阳光下英姿勃发的阵势,依然为她们激动,为她们骄傲!那时在我眼里,她们的前程像天上的太阳,明亮而灿烂。可是,她们最高官至大校,就一个个在军中消失了。
吕师可以说是女通信兵里的一个杰出代表。单以吕师的能力和素质来论,她能够胜任将军一职。我在小说中一直试图给吕师找这样一个位置,可是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合适的。我觉得这不是她能力的因素,而主要是性别的因素,因为部队毕竟是以男性为主体的武装团体。
记者:吕师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一路走到师政治部主任,她放弃了家庭中的很多东西,比如对生病父亲的侍奉,对儿子的照顾,作为女儿和母亲,她做得都是不够的。可以说这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追求。为什么吕师的追求会这么执著?
刘静:当兵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吕师能到这个位置,吕家大大小小都在给她让路,包括还未成年的儿子李念都非常理解妈妈。吕师是一个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事业上的女人,这里除了对将军的向往,还有一种来自军人世家的东西,比如她身上有一种天然的军人情结,个人充满着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信念。所以,当她在仕途上处于往前走走不通,往后转又不舍得的两难境地时,实际是对这个戎装女人最大的精神摧残。
有好多人看完小说后,说这个结局不好,显得太悲壮了。所以在改编剧本时,我给了吕师一个看到希望的出路。最后的结局是在京外有一个副师职的政治主官的位置,问吕师去不去?吕师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就是吕师,她觉得有这样一个机会让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快乐和幸福的,她不觉得那是奉献、那是去吃苦,这就是吕师的幸福观,是她的光荣与梦想。
记者:小说中除了吕师,还写了她的好朋友、通信总站门诊部医生江山。江山代表了部队中一部分女军人的工作、生活和精神状态。与吕师相比,我觉得江山缺少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刘静:江山是属于军队另一个层面的女军人,她有着比较好的家庭背景,当兵后一路很顺,可以说,她一直过着一种很安逸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生活就像自来水管里的水一样,流上两天两夜都是一样淡而无味。她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太可怜太苍白了,除了参军上大学、结婚生孩子外,再没有一件值得津津乐道的事情。所以,她才会在46岁生日的时候去义务献血。
实际上,任何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在精神追求中都需要一种价值感、认同感。像江山这样的女军人她骨子里可能有着像吕师一样的光荣与梦想,只是缺少机遇和平台而已。
记者:再说年轻一代的女军人、吕师的侄女吕一鸣,她在军校攻读研究生,可是却在毕业前夕,要求离开军营。同样是来自军人世家,为什么吕师与吕一鸣却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难道仅仅是因为时代造成的吗?
刘静:吕一鸣代表着一部分当代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吕一鸣的选择,你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或“是与非”来衡量。直线加方块的不自由的生活,谁也不愿意过,吕师也不愿意。只是在吕一鸣的身上,理想信念的东西越来越少,革命英雄主义的色彩越来越淡,她根本没有意识到军队是随时要奔赴战场,作为军人是以此为荣的。吕师在最失意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动摇过自己的信念。而吕一鸣却放弃得那么毅然决然,放弃得那么理直气壮。这种放弃是很值得人重视的,我在小说里面对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
记者:在吕师与女兵连指导员刘敏对话中,讲到了现在女兵的兵员素质和存在的一些现象,我们可以从中读出您的这种忧患意识。您怎样看待年轻一代的这些女兵?
刘静:在刘敏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吕师的影子,她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她在与吕师的对话中提出的一些现象、问题,是很值得人思考的,也不得不让人产生一丝忧虑。
记得当年我当女兵队长那会儿,我跟那些女兵擦肩而过时,从她们的眼神里能读出一种骄傲和自豪。而现在的女兵从我们身边走过时,向我们扑来的那种气息虽然很青春,但是在她们眼里,很多东西都好像变得无所谓了,比如立功、入党、考学、提干。如果军人身上缺少这种使命感和荣誉感,那是很致命的。
由于年轻一代的女兵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她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确实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所以,我们部队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历史使命教育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书中精彩以吕师的经验,她自然知道,在连队这样的环境里,是不适合睡懒觉的。别说不准你睡懒觉,就是放开让你睡,你也睡不踏实。睡懒觉是需要环境和氛围的,甚至,睡懒觉还需要一种空气,就是那种门窗紧闭、空气不对流、有些混浊、有些缺氧的空气。而在连队,房间永远是明亮的,空气永远是清新的,连视觉到处都是四四方方的,看着都膈人;床、柜子、方凳,就连床上的被子和枕头,也被整理得四四方方的。在这么整洁有序的环境中,你是很难慵懒地赖在床上不起来的。
这个她(吕师)奉献了青春年华的连队,在她的心里是多么温暖、多么圣洁啊!自从她母亲1968年那么悲惨地死去,她年幼的心灵就被冰凌封冻上了。是这个年轻充满了朝气的连队,焐化了她心里的冰凌,温暖了她的心。使她难得地既没有仇恨、也没有颓废,依然善良,也依然开朗。她一直把这里称作娘家,那绝不是随口说说,也绝不是当了首长在作秀。她对这个连队的感情,也只能用“娘家”来定位。
此刻,吕师躺在床上,睁着眼望着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的一切,在心里自己问自己:那种伏在父亲的耳边、让父亲瞑目的话,能兑现吗?
哎呀,真是想不明白父亲他们这一代人,怎么就这么看重将军这块牌子呢?父亲平时老说自己的命不好,其实指的就是自己没扛上将军牌子的事……对父亲他们这些人而言,当上将军,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光宗耀祖那么简单的事了,恐怕还有更深的东西蕴含其间。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精神寄托吗?是穷其一生追求的目标吗?
吕师在黑暗中对父亲说:爸爸,我尽力而为吧,噢不,我全力以赴吧!能不能成我就没把握了。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江山说:“这你就不懂了,我就是要把血无偿地献给军方。如果我有监督医院的权力,我希望我的血能无偿地输到一个战士的体内,我希望我的血最好能救助一个边防军人。现在国防科工委撤销了,如果没撤销,我会跑到科工委的医院去无偿献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