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采访到许皞委员让我十分兴奋。去年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农业界委员分组讨论时,他的发言就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时他为年轻一代的农业科技人员绝大多数不会种地而深感担忧,体现了一名农业专家的高度责任感。
今天坐在我对面的他又在关注什么呢?
农业科技是让人长寿的职业 谈到去年的发言,许委员笑了,“我无意引发什么大论战,只是呼吁大家引起重视,也想提醒年轻一代都能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多去田间地头,弄懂农民的语言再研究农业。”
作为一名农业教育工作者,许委员表示其实他对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并不悲观。农业科技人才曾经有过流失,但正在回流,因为现在不是缺人,而是缺岗。随着更多的人才涌入,这支队伍的水平还将不断提高。
“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的”,许委员预言。在他看来,搞农业虽然辛苦,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农村有新鲜的空气、干净的地下水、鲜花鲜草,其实非常养人。农业系统的长寿老人很多,不少人八九十岁还非常健康,就因为他们长期在农田边生活。这个道理正逐渐的被人们认识,在重视健康的这个时代,有太阳晒是好事,和自然融合才能长寿。
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话题转到新农村建设时,许皞委员的神情不再像刚才那样轻松。他认为,至少在今后半个世纪里“三农”问题将一直是影响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的突破点应该是在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民数量的减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只有当农产品的消费者成为多数而生产者成少数时,农业生产才能获得高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
许委员进一步指出,城市化的重点应该在于抓好中小城镇的建设。通过中小城镇体系建设,可以将大城市和农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城镇为载体,上接大中城市的现代化辐射,下接农村的人流和物流。一方面能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城市化水平;另一方面用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改善农村面貌。
建设京津冀经济圈的时机已经成熟 许皞委员还向我介绍了他去年提交的打造京津冀经济圈的提案。他认为,京津冀经济圈具备形成强势区域竞争的先天条件,两个大直辖市相邻,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都非常丰富,应该好好加以利用。同时,大城市承载了太多的职能,压力过大,需要周边地区的帮衬。现在三方都已经认识到了这次发展的机遇,已经开始接触和沟通。
谈到发展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许委员认为一是经验上存在不足,另一个是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还有就是必须避免缺乏合理规划造成的盲目性。
提案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发改委已经启动了大北京经济圈的规划,确定了十个专题,虽然只是框架型的,但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前期会有很多投入是公益性的,可能要很多年以后才能产生效益,但我相信我们政府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许委员表示。
谈及今年的提案草案,许委员透露是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仍在酝酿之中还没有定稿。
(许皞,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