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银行业翘首企盼的综合化经营议题今年又成为两会的热点。昨日,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连任5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今年向“两会”提交的一项重要议案就是“关于进一步修订《商业银行法》加快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议案”。马蔚华表示,这项议案也代表了银行同业的心声。
综合经营应写入《商业银行法》
“为了保障我国中资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乃至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亟须对《商业银行法》做出修订,增加允许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规定。
”马蔚华说,只有从政策上为商业银行放开手脚,才能使商业银行应对面临的挑战。
马蔚华在议案中指出,1995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法》,正式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原则。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造成“金融脱媒”和存贷款利差收窄,使中资商业银行经营受到严峻挑战。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对综合化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200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进行了修订,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预留了通道。但至今相关促进综合化经营的配套政策都未跟上。
“脱媒”、外资银行挑战 倒逼银行综合经营
传统的银行业务利润来源,90%依靠企业的批发业务,90%靠利差收入,但随着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不断上升,银行的利差收入也将越来越少,这就是“脱媒”现象。马蔚华指出,如果商业银行不及时转型,在未来3-5年将面临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生死存亡的考验。
美国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当时美国银行也面临着“脱媒”的困境,当时只有花旗银行等为数不多的银行及时进行了综合经营的转型,而有很多银行没有及时调整战略,结果,1500家银行出现了亏损,290家银行倒闭。
另外,马蔚华说,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也将对中资银行的综合经营转型构成压力。虽然目前中国政府规定,外资银行必须建立法人机构才能开展业务,但外资银行的主体都是综合化经营的银行,一旦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中资商业银行将处于劣势。
“所以,希望监管层鼓励非利差收入领域内的金融创新,从政策上鼓励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
名词解释
“金融脱媒”
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另外,金融深化也会导致“金融脱媒”。
作者:张培娟/文 暴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