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县级电视台及其从业人员,必须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舆论支持和舆论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那么,具体而言,有哪些关注点呢?
关注典型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我们寿光在全国有两项特别响亮:一是“寿光菜”,一是王乐义。
“寿光菜”和王乐义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经验启示我们:先进典型威力大。我们始终坚持抓住重点带动一般的做法,在新闻节目中开办了“新农村、新风貌”栏目,先后播出我市16个典型村和其它有关村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家园的经验,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2006年4月7日,我们在新闻节目中播出的《牢记总书记嘱托,当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节目,详细介绍了在胡锦涛同志对寿光市三元朱村视察一年之后,这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进步。
关注新风尚、新机制
今天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和谐村镇的创建和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各地除了积极争取上级的有关优惠政策外,更主要的是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和巧干,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宣传报道中就从不同角度不同着眼点上寻找基层干部群众集思广益、发扬民主、扎扎实实搞好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信息,以展示当代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采。
为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寿光市化龙镇的干部群众采取了“建功德碑带动新农村建设”做法。这个镇针对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实,因地制宜,不等不靠,采取了发动在外经商村民、在村群众和村集体都捐出一点的办法,共筹集资金800多万元,然后将捐款群众和捐款数量立碑纪念,使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高涨,他们连续奋战几个月,总体规划了53个行政村,硬化村内道路 40 多条,修排水沟 8 万米 ,安装路灯500多盏,使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我们在《寿光新闻》中以《“功德碑”上见和谐》为题,具体展示了当地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团结奋斗、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感人事迹和村风民俗的好转,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关注一线新经验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但仍然有一些地方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副产品品种单一,种养规模小,缺乏市场的有效竞争力,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于是我们在宣传报道中,更加注重对先进村镇因地制宜发展名优特新等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的宣传,特别是对“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了重点报道。
我们在《李家官庄村:结构调整调出新天地》中介绍了这个村针对20多年土地未曾调整所造成的人地矛盾突出、种植结构单一,制约农民增收的实际,对全村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成方连片建设了以茄子、辣椒为主的蔬菜大棚区,并配套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大大激发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
关注新农民的培养和造就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因势利导,配合星火培训计划的实施,先后采制播出了《30万农民参与科技大轮训工程》和《10万农民获得绿色科技证书》等新闻。另外还从全局出发,从引进先进技术,加大农作物的科技含量,发展生态农业,形成农村产业链等方面入手,把新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及时介绍给农民。
新农村建设首要的就是要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因为没有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我们台在全市举办了“田园能人”电视大赛,着重报道了一批有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敢闯敢干和在发展高效农业中尝到甜头的新时期农民,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农民打开思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种出超甜李子的郭涛》、《让点花不再繁琐的唐宝东》、《果树老把式燕兴华》、《从养猪农民到企业老总的刘玉江》等节目,为广大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开阔了思路,提供了成功经验。
县级电视台,固然有视野相对狭窄的不利因素,但是,只要在方针、路线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大前提下,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点,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就一定能够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不辱使命,为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寿光市广播电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