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库:敬老纳入道德考核指标
■ 本报记者 曾 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在3月3日召开的十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提议将是否孝亲敬老作为评价学生道德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敬老要从娃娃抓起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3月4日,在十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会间隙,李宝库委员告诉记者,“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提高公民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
曾任民政部副部长,现在作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的李宝库对于弘扬“孝文化”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在2005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李宝库便呼吁弘扬孝道,建议把是否孝敬父母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并和全国政协委员敬一丹向大会提交了《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爱心护理工程》的提案,因“充满人性化的关爱老人的提案”而被采访“两会”的记者评为“最令人感动的提案”。
由于建议把弘扬敬老传统是否孝敬父母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李宝库被人们称为“孝官”。李宝库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孩子。这一次,李宝库委员的提案之一是把敬老故事列入中小学和幼儿教材。
在提案中,李宝库提到:“中国自古重孝。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伦道德的基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把孝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举措。”
李宝库认为“弘扬敬老传统,很重要一条是从娃娃抓起,让每个公民在儿时就树立起孝的理念,懂得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人生最重要的守则之一。”
“四二一家庭”与“三条建议”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我国不得不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家庭形成了四个老年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四二一’的家庭结构。由于人们爱幼的本能、特别是隔代更甚的规律,我们的孩子往往被娇惯、溺爱。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的人。”
对于出现的这种情况,李宝库认为这“对孩子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很不利的。因而,应当以孝为切入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
“一个从小就知道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的人,长大以后才可能成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道德高尚、成就大事的人。目前,我们在社会和新闻媒体上开展敬老爱老教育有很大进步,但在学校和幼儿园对青少年和幼儿的敬老教育与韩国、新加坡等领国相比,却显得很薄弱。”
对于这种局面,李宝库认为症结在于“在中小学和幼儿课堂教育中,有关孝亲敬老的内容很少,有的甚至没有。”
对此,李宝库建议将古今中外孝亲敬老的经典故事列入中小学和幼儿教材之中,并提倡在学生中开展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当敬老人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孝亲敬老的公益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他们的感恩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李宝库还认为,应该将是否孝亲敬老作为评价学生道德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案展示
刘忠德: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本报讯(记者 宋宗合)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原部长刘忠德是个“大忙人”,他自己经常说,“我的时间已经不属于个人了,而是属于公益事业。”
“今年两会,我关注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刘忠德坦言,“提案还没有写好,主要内容是关于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自2001年昆曲被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国家对昆曲艺术的保护和振兴工作十分重视,加强指导,制定规划,拨出了专项经费,举办了一系列宣传和展演活动,扩大了昆曲的影响。刘忠德说:“昆曲、长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生命力在于传承,最重要的是下一代的继承与发扬,所以整理和保存之余,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适当时机,我要到基层调研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现状。”
2月28日,就在两会召开的前夕,他还抽空参加了一个活动——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红色家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发布会。作为北京希望书库基金会的名誉会长,他对于青少年教育问题非常关注。在这个发布会上,他还将百余套深具历史教育意义的小说《红色家族》捐赠给一所民办学校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