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19时许,当记者如约来到湖北团驻地时,洪可柱代表刚刚从外面回来。当日上午才抵京的他,不顾旅途的疲劳,已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洪可柱代表于2005年提交了关于“全国30所重点高校实行联考、统一录取分数线”议案,从此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多年来,他也一直在为尽早实现教育公平而奔走、呼吁。
“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教育兴,则国之兴;教育衰,则国之废。我国科教兴国的策略就是基于此。公平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个最根本的人权之一。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建设和谐社会,不能离开公平的教育。”当记者提到教育公平的问题时,洪可柱代表满脸兴奋,脸上的疲惫一扫而光,不等记者提问,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在我国,很多人的命运,就靠读书来改变。但是由于教育不公平的存在,剥夺了很多人的机会。我们必须要让教育公平惠及更多的普通百姓”。洪可柱代表告诉记者,他当初就曾是一名教育公平的受益者,出身贫困家庭的他,是靠助学金上的学,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他说他如今所做的,也仅仅是通过自身的一点努力来反哺社会。
洪可柱代表说,这些年来,中央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给予了很大的关注,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对不少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还存在的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适龄儿童辍学问题,修改了义务教育法的部分条款,采取了‘两免一补’的措施,并强调其落实与执行。这是一个朝着教育公平方向的一个大的进步,也使得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增加了信心。
但是,洪可柱代表认为,在教育公平方面仍然存在着几方面的深层次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更多是靠乡镇,中央财政的投入很少,这很不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二是高等教育地区不均衡发展。东部地区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这势必进一步加大东西部高校的两极分化。三是农民工子女就学不公平。农民工收入微薄,不足以支付子女就读城里学校的额外费用。而且,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其素质和命运还关系着将来一代或几代人的整体素质和命运,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而以上所有的问题,还可能导致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就业的不公平。即便举全家之力上了大学,最后却发现不能找到工作,从而有了‘因学致贫’、‘因教致贫’的现象出现”,洪可柱代表忧虑地说。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洪可柱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刹车,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他说,解决上述不公平问题,首先是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配置上要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并且力度要加大,做到相对合理,使贫困地区的学子能够就近上学。其次,是教育政策的调整,比如财政投入和招生政策,农村和城市的财政投资应该逐渐做到一致。再次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这个目标。第四,必须勤俭办学。
洪可柱代表最后补充说,教育问题,牵扯到广大群众的利益。,社会监督和法规的完善也十分重要,要有效防止教育腐败。
(洪可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原局长。)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