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关永辉
王勋 陈仲庶
本报北京专电 本次两会,民生是最热的话题,来自福建的代表和委员,提交了许多关于民生的提案和议案。全国政协委员、原省计生委主任张学梅就民生问题准备了几份提案,不同的是,他的眼光集中在“草根”阶层。
住房:政府要亲自建房
房价高已成为民众关注的最大焦点问题之一,如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建议地方政府应该亲自征地,亲自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而推出大面积的低价商品房,制定行之有效的筛选规则,确保缺房户、紧房户能够优先分配购买。张学梅委员说:“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量我觉得还不够,此类特殊房源的大量入市,也能从另一方面遏制日益攀升的商品房价格,否则,贫富差距还将被继续拉大。”
入学:别让学生受累
农民、农民工子女上学现在碰到一个难题———并班并校。张委员说,八九岁的小孩子本来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学,但在一些偏远乡镇,学校撤并之后,要么每天跑十几里路上学,要么就得寄宿,太艰苦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师资不平衡。并班并校应尽量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
医疗:医疗资金要让人放心
张委员曾深入调查了医疗问题,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我省如今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个人出10元,中央、省、市、县补助50元,这样每人每年就有60元医疗资金。这个政策非常好,但农民仍有担心,这50元补助能否到位?
要把这个制度搞好,张委员建议,一,县以上政府建立专项经费,每年列入财政预算,中央对于贫困县应支持和保证50元到位;二,乡镇卫生院应定性为公益性机构,由县统一管理,医务人员设备资金由政府投入,不要去挣老百姓的钱;三,加强资金的监管和审计。
评政策,代表嘴里有杆秤
本报北京专电 两会现场,人大代表们评论最多的就是各种政策,除了意见,还有建议。一席话下来,你就能知道,代表对这些政策打了多少分———
好政策:
扩大免疫范围和救治病种
国家扩大免疫范围和救治病种的政策受到欢呼。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施作霖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扩大免费救治病种,增加中央财政支出,这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继续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务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使老百姓在就医看病上得到更多实惠。
硬政策:
食品“打黑”要堵更要疏
“民以食为天”,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在媒体上见到有关食品黑窝点的负面报道。福州真味包点总经理陈晓萍代表说,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各有关部门经常组织“打黑”行动,采取“堵”的办法,尽可能不让这些不合格的食品进入百姓餐桌。但我个人认为,除了要加大打击力度外,更重要的是“疏”,即从根源上规范这个行业,也就是促进食品加工行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其能与社会生活相匹配。
闲政策:
成品油零售价浮动未施行
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多,油价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等代表的话,让有车族很有同感: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成品油零售商可以在国家公布的中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8%。可是,这样的政策却一直被闲置。他们认为,其根源就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长期形成的价格联盟,因此,必须尽快引入外力,打破这种局面。未来,成品油的降价也将与如今的涨价一样,成为一种市场常态。
八闽百姓话两会
福州一高校大四学生: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未来所面临的住房问题给我巨大的压力。因为经济适用房太少,它对于我们大学毕业生来说,一直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不知道怎样才能取得经济适用房。所以我希望各地经济适用房开发的速度要赶上商品房的开发,给广大没有钱买商品房的人更多的选择。
莆田一位警察王先生:我希望能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使警察不致流血又流泪,维护法律的威严和不可侵犯,使之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福州邓女士: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缩短退休年龄是个不错的建议。这样可以加快新老交替,退下来的有生活保障又有经济基础,可以消费、投资或发挥余热,空出来的岗位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本报记者 李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