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召开的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记者就医患关系、医生培养等问题专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原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巴德年。
中国青年报:目前,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一名资深的医务工作者,您怎么看待当前的严峻局面?
巴德年: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医患之间,医生是主导。和其他消费方式不同,尽管是患者出钱买药、做手术,但是他没有能力决定如何消费。患者的钱该怎么花,这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要看医生的诊治。因此,医患关系不好,我最担心的是患者,担心患者的康复。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医学教育的老医生,我不希望看到当前这么严峻的局面持续下去,它将损害我们民族的健康和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患关系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
中国青年报:从医学教育角度看,我们当前培养医生的系统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巴德年:我的观点是,一个人从学医的那天开始,不仅要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知识,而且要拿出相当的时间来学习社会、人文和管理。因为医生和别的职业不同。他一出来就是“领导”。他领导谁?他领导护士,领导患者。如果一个医生手下有两个护士、5个患者,那么他就得有一个班长的领导素质,否则他就是不合格的。
再者,医生必须学会与人沟通,要善于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病人的意志,这样才能让两者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如果一个医生不会做患者的工作,那就是个不称职的医生!所以,我在当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的时候,新生的第一堂课,我都要亲自去上。不讲别的,就讲两个方面:第一当前医学进展到什么程度;第二作为医学生,你怎么学医。怎么学医不是说怎么开处方、怎么做手术,而是说怎么将自己变成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善于和患者沟通的人。
我鄙视那些把医学当成纯技术的工匠思想。他们只看到手术刀,看不到手术刀后面的人的存在。教育关键还是人,没有合适的人,刀就危险了。
中国青年报:那么您认为,当前哪些情况对医学生的培养不利?
巴德年:现在医学教育最大的缺陷是无序扩招。学生招来不少,可是教学质量不能保证。一个医学生的成长不仅要接触标本、接触动物,而且还要接触患者。不具备这些条件,怎么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呢?我在协和的时候悟出一个道理:协和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熏”出来。
这个“熏”包括人文、社科、实践整个对学生的熏陶,也包括老师的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就像烤鸭,微波炉10分钟就能把它弄熟了,为什么还要小火慢慢烤?大学培养人是一个全面而缓慢的过程,跟腌咸菜一样,要一点儿一点儿地渗透,不是放点盐刷个色就行了。医生的品德和信念绝不可以走捷径。所以,虽然协和的医学生要读8年,但是他们要成为一个好的医生,还得10年从业的努力。没有这个时间,你当不了一个好大夫,只能做个普通的大夫。
中国青年报:医德问题也是困扰整个社会的问题,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巴德年:我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经常说,一名医生在看病的时候需要区分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从医疗技术层面讲,不管你面前的病人是男是女,是富有还是贫穷,是高官还是贫民,医生都应该一视同仁。该做什么手术做什么手术,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治疗这个病阿司匹林效果好,那么不管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我都开阿司匹林。从医疗服务层面讲,不可能所有人都享受一个水平的服务。有钱人愿意花钱,他可以住套间病房,没钱的就不能也跟着进去。医生的收入应该跟开什么药、给谁做手术无关。医生从处方笺里拿回扣,是侮辱了医生的荣誉,给白色的天使抹了一道不该抹的黑。
中国青年报:那么,您认为当前医患冲突对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医疗领域有影响么?
巴德年:现在有的医生都不让子女学医,这是很坏的现象。不过,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对自身健康理解的加深,人们会认识到医生的伟大之处。医生仍然是真正的天使。在人们生病痛苦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解除这种痛苦,还有比这更可爱的么?
在我从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退休的那个教师节,我对台下的学生讲,我觉得作为一名医学教育者,我是最幸福最欣慰的。如果有来世,我还愿意做医学院的教师,做医科大学的校长。当时,所有的学生站起来给我鼓掌。(董伟)
|